《浮生·二十四小時》編排巧妙,以0時到24時的時間刻度作為軸線,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題材的近百張照片加以串連。翻閱起來,給人一種強烈的跳躍感,人們會跟隨著他的鏡頭在時空中穿梭:這一刻還沉浸在對非洲大草原的無限遐想中,下一刻也許會被一位嚼著餅干的巴黎小女孩清澈的大眼睛所吸引。
我相信照片能記錄或明亮或暗淡的光影;能傳載或高亢或低沉的聲音;能展現(xiàn)或已發(fā)生或終將發(fā)生的歷史。
——楊凱生
在楊凱生的生活中,攝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在楊凱生的攝影中,生活則映現(xiàn)成方寸之間的瞬間感悟。
我與楊凱生結識,得益于攝影,與之相熟,則緣于他對攝影乃至生活的獨特理解和執(zhí)著勁頭。從相識之初,我便注意到他拍攝的一些東西,直至他將多年來積累的這些作品交由三聯(lián)書店付梓。作為書稿的第一批讀者之一,我為他的攝影成果由衷地感到高興,更從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場景中,看到了攝影家的真摯情懷。
雖然不是專業(yè)從事攝影工作的,但作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楊凱生不愧是個真正的攝影愛好者。他自少年時就接觸攝影,拍、沖、印、放親力親為。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一度擱置,但攝影情結絲毫沒有從他的生活中中斷,直到前些年重新拿起相機,駕輕就熟的技術控制之外,更多了些世事洞明和人情練達。
楊凱生的攝影作品安靜凝練,耐人尋味,技術精熟卻從不炫技,對生活理解深刻卻從不故弄玄虛。一切的一切,都蘊含在平和的畫面元素中,融化在樸實的意象組合中,需要觀者慢慢品讀,細細體味。他的作品很少故作張揚的喧囂,卻有著隨意而為的平淡;很少波瀾壯闊的豪情,卻有著以小見大的深邃;很少宏大敘事的遼遠,卻有著所見所得的親近;很少浮光掠影的表象,卻有著發(fā)人深省的內涵……
楊凱生的攝影,沒有受某些條條框框的束縛,而是從心靈出發(fā),融入自然和社會,呈現(xiàn)出別樣的格調。我始終認為,好的攝影作品是需要攝影者情感介入的,那人那物那景首先要能觸動自己的心靈,才能在按下快門后感動別人。楊凱生的作品,讓我看到了他對生命歷程的沉思,看到了他對世間萬物的思索,看到他作為經(jīng)濟界人士的文化底蘊,看到了他作為生命個體,通過影像外化出來的人生感懷。而那些與每幅照片相配的散章式的文字,則更加展示出其思想的深度,襯托出其作品的厚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攝影集編排巧妙,以0時到24時的時間刻度作為軸線,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題材的近百張照片加以串連。翻閱起來,給人一種強烈的跳躍感,人們會跟隨著他的鏡頭在時空中穿梭:這一刻還沉浸在對非洲大草原的無限遐想中,下一刻也許會被一位嚼著餅干的巴黎小女孩清澈的大眼睛所吸引;這一頁看到的是四川老街一位與模特衣架相伴的老嫗,另一頁卻會讓你仿佛駐足歐洲大陸一家空空蕩蕩的咖啡館,一位老婦人抱著她的寵物直視著你,眼中流露出一絲茫然……一幅幅作品,仿佛化為一個個或歡快或深沉,或凝重或空靈,或動感或靜謐的瞬間跳動的音符,在遍及五洲四海又仿佛一日遨游的時間切片中,奏響生命的樂章。
楊凱生,武漢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研究員。長期供職于金融系統(tǒng),F(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序一
序二
一天的開始 東山
漁民之一 霞浦
漁民之二 霞浦
古遠的巖洞 卡帕多西亞
搖船人 白洋淀
高音譜號 紅場
香客 衡山
水墨畫之一 喀納斯
水墨畫之二 喀納斯
睡夢長廊 威尼斯
未完成簽約的會晤地 雷克雅未克
挑擔婦人 霞浦
最后的彩色天空 奧斯陸
海邊的老人與狗 卡薩布蘭卡
鳥與純白的天空 徐州
藏族漢子 日喀則
洗衣老婦和家犬 吳江
藍色火車 里吉山上
摩梭少女 瀘沽湖邊
穿和服的婦人 札幌
老人與樹 布宜諾斯艾利斯
史書般的石墻 磧口
鬼屋 斯德哥爾摩
夏花與少女 莫斯科
藏族婦人 川藏路上
一對老年夫婦 瑞典王宮外
沙漠里的一棵羊 柴騰格里
小女孩 卡拉奇
哈桑二世清真寺之一 摩洛哥
哈桑二世清真寺之 二摩洛哥
像鴕鳥的馬賽人 非洲草原
日晷樹林 牡丹江
咖啡館的女人和狗 Chantilly小鎮(zhèn)
希臘風格遺址 小亞細亞半島
海邊的少年 斯德哥爾摩
納吉銅像 布達佩斯
穿白衣服的小女孩 伊爾庫茨克
馬賽婦女和雙胞胎 坦桑尼亞
烏鴉 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