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1994-2014)》詳細記述了這所中外合作的商學院孕育、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的歷史。作為中國現(xiàn)代管理教育的開拓者、探索者和實踐者,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為促進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推動中國管理教育進步、密切中國歐洲關系做出了積極貢獻。她的歷史如同一面鏡子,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現(xiàn)代管理教育所走過的道路。
第一章 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二十年
第一節(jié) 高瞻遠矚:中國現(xiàn)代管理教育的探路人
第二節(jié) 潮生海上:中國第一所國際商學院創(chuàng)建
第三節(jié) 直面市場:中國管理教育的特區(qū)
第四節(jié) 疊疊重山:創(chuàng)業(yè)者的篳路藍縷-
第五節(jié) 風生水起:步入發(fā)展快車道
第六節(jié) 比肩國際:躋身全球十強
第七節(jié) 承舊啟新:從優(yōu)秀邁向卓越
第二章 蓬勃發(fā)展的學院課程
第一節(jié) 中國管理教育的第一方陣
第二節(jié) 全球領先的MBA課程
第三節(jié) 領袖云集的EMBA課程
第四節(jié) 厚積薄發(fā)的FMBA課程
第五節(jié) 國際一流的高層經(jīng)理培訓課程
第三章 國際一流的師資與教研支持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整合全球資源組建國際一流師資隊伍
第二節(jié) 融合國際理念與本土實踐的學術研究
第三節(jié) 國際標準的中國案例
第四節(jié) 高效的教學與研究支持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 令人流連的美麗校園
第四章 攜手并進的伙伴
第一節(jié) 中國和歐盟合作的結晶
第二節(jié) 各方捐贈
第三節(jié) 智力資本回饋社會
第四節(jié) 中歐校友: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
第五章 杰出人物
第一節(jié) 李家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第二節(jié) 張國華:我的夢想是把中歐帶入世界前十名
第三節(jié) 雷諾:大師風范,浸潤中歐
第四節(jié) 劉吉:匣中劍聲錚錚鳴
第五節(jié) 吳敬璉:心懷天下、情系中歐的“中國良知”
第六節(jié) 馮勇明:從嚴治學,精益求精
第七節(jié) 楊亨:20余年不離不棄
第八節(jié) 朱曉明:永立創(chuàng)新潮頭的領跑者
第九節(jié) 張維炯:腳踏實地的平臺建設者
第十節(jié) 約翰·奎爾奇:把中歐建成比肩哈佛的頂尖商學院
第十一節(jié) 蘇理達:熱愛未知的“世界公民”
第十二節(jié) 埃里克·科尼埃爾:歐方辦學機構的當家人
第十三節(jié) 翁史烈、謝繩武、張杰:胸襟博大的董事長
第六章 展望未來
第一節(jié) 中歐經(jīng)驗
第二節(jié) 未來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中歐愿景
第四節(jié) 未來戰(zhàn)略
附錄
附錄一 編年紀事
附錄二 歷屆董事會成員名單
附錄三 管理委員會沿革
附錄四 歷任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
附錄五 公司顧問委員會成員名單
附錄六 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名單
附錄七 長期教授名單
附錄八 部門設置沿革
附錄九 贊助機構名單
附錄十 重要來訪
附錄十一 中歐學者優(yōu)秀學術論文與國際獲獎案例目錄
附錄十二 中歐學者著作目錄
附錄十三 高層經(jīng)理培訓課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與主要客戶名單
附錄十四 董事會成員、管理委員會成員與教授獲獎一覽表
附錄十五 十年服務紀念獎獲得者名單
附錄十六 “合之星”員工服務獎獲得者名單
后記
三、中國現(xiàn)代管理教育的開拓者在CEMI籌備階段,歐共體委托博思邁(Max Boisot)教授等3位專家就如何在中國嘗試開辦一個全新的管理教育項目提出方案建議書。198卜1983年,博思邁教授代表歐共體與中方進行項目談判,并在1984~1989年擔任CEMI的歐方教務長。先后繼任歐方教務長的有來自英國阿斯頓(Aston)大學商學院的約翰·恰爾德教授和來自德國比勒費爾德(Bielefeld)大學的馮勇明’(Joachim Frohn)教授,而來自法國INSEAD商學院的溫偉德(wilfried Vanhonacker)教授則在CEMI遷至上海之前擔任代理教務長。
作為歐共體對華援助項目,歐共體希望CEMI能夠體現(xiàn)歐洲管理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因此,CEMI設立了以英、法、德、意、荷蘭、西班牙等6國的6所歐洲著名商學院院長為成員的學術委員會,其職責包括教學大綱的制訂、教師的招聘以及MBA學位的授予。
后來,學術委員會考慮增加中方成員,著名經(jīng)濟學家吳敬璉教授是唯一被邀請的中方成員。如此高規(guī)格的學術委員會,在歐美商學院亦屬少見。
歐方和國家經(jīng)委起初希望能夠與北京的高校合作,但走訪多家高校后,這些高校普遍要求由中方制訂教學大綱,外方派教師配合,這樣的方案顯然與項目的初衷不符,最后國家經(jīng)委決定獨立創(chuàng)辦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