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傳》由普利策獎得主史蒂文•奈菲與格雷戈里•懷特•史密斯花費十年著成,首度精確還原梵高的藝術(shù)與人生。本書充分運用了數(shù)字時代的新科技,依托梵高博物館檔案和學術(shù)研究,取材自數(shù)千封書信和海量文獻。收錄了近200幅代表畫作及照片,許多珍貴圖片首次發(fā)表。20余位梵高研究專家參與幕后創(chuàng)作,評注超28000條,打印稿逾5000頁,首創(chuàng)特別軟件解析10萬張數(shù)碼卡片,用數(shù)字技術(shù)引領傳記寫作和藝術(shù)史研究,使其更加真實可靠。《梵高傳》出版后廣受好評,梵高博物館館長列奧•簡森評價說:“未來的數(shù)十年里都將是權(quán)威的梵高傳記。”獲選《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藝術(shù)圖書、《華盛頓郵報》年度圖書、《經(jīng)濟學人》年度圖書、《紐約時報》年度100本值得關注的書、《紐約時報》首席圖書評論員角谷美智子所選年度書籍,以及《人物雜志》年度圖書。
家譜
地圖
序言:狂熱的心
第一部分 早年歲月 1853年——1880年
第一章 堤壩
第二章 石楠叢中的村莊
第三章 怪男孩
第四章 上帝和金錢
第五章 通往賴斯韋克之路
第六章 流放
第七章 效仿基督
第八章 天路歷程
第九章 噢,耶路撒冷!噢,津德爾特!
第十章 駛向風中
第十一章 “就是它了”
第十二章 黑鄉(xiāng)
第十三章 如畫的土地
第二部分 荷蘭歲月 1880年——1886年
第十四章 冰冷的心
第十五章 依然愛你
第十六章 插畫師的拳頭
第十七章 我的小窗
第十八章 孤苦的人
第十九章 雅各和以掃
第二十章 空中的城堡
第二十一章 囚犯
第二十二章 生活的快樂
第二十三章 水中女妖
第二十四章 些許瘋狂
第二十五章 一氣呵成
第二十六章 失卻的幻想
第三部分 法國歲月 1886年——1890年
第二十七章 逆流
第二十八章 齊姆加諾兄弟
第二十九章 收放自如
第三十章 從商的狂熱
第三十一章 天堂
第三十二章 向日葵與夾竹桃
第三十三章 詩人的花園
第三十四章 虛構(gòu)的野蠻人
第三十五章 競賽
第三十六章 陌生人
第三十七章 兩條路
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南方
第三十九章 星夜
第四十章 孤獨的靈魂
第四十一章 “墮落的孩子”
第四十二章 花園與麥田
第四十三章 幻覺消逝,崇高永存
后記 長眠于此
附錄:關于文森特致命傷的說明
致謝
資料來源說明
譯后記
文森特對于如何表達寧靜感受的探索不可避免地將他帶到這熟悉的圖像面前。對于自己去年(1888 年)9 月在高更到達前夕于羅納河上創(chuàng)作的夜景,他頗引以為傲,提奧也很喜歡那幅畫。5 月底,他的弟弟贊揚了那幅畫之后僅僅一周,文森特提出將畫提交給《獨立藝術(shù)家評論》的9 月展覽——“不能展出太瘋狂的東西”。要不是因為阿爾醫(yī)院的限制——只有白天放行,隔離房間沒有窗戶以及禁用顏料和畫筆,文森特本可以早點回歸到這個創(chuàng)作主題上。
圣保羅精神病院的限制并沒松懈多少。文森特還是不能如他所愿在天黑以后出去并直接站到星光下。畫筆和顏料都放在樓下的畫室里,他只能白天到那里去。為了描繪星夜,他只能等到精神病院熄燈以后,在天色漸暗群星閃爍的時候,隔著臥室窗戶的欄桿向外觀察。當他透過狹小的窗欞觀察那一小片東方天空的時候,他也許畫了些草圖——嘗試一些其他的、更為深入的創(chuàng)新。晚上,文森特看到了一輪殘月以及白羊星座低垂于東方天際,小山頂之上,白羊星座的四個閃亮的恒星形成一個大致的弧形,分布在銀河系那微弱的光暈上。黎明前,早晨的金星最先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明亮潔白——它是早起的清晨或無眠的夜晚最完美的陪伴。文森特長時間地凝視著每一道閃亮的光線以及周圍若隱若現(xiàn)的黑暗。
所有這一切都在幫助文森特在白天作畫。為了使天空有視覺支點,他在畫中的中景位置加進了一座沉睡的村莊。早在6 月,文森特花了一天的時間去圣雷米走了走,這座小鎮(zhèn)距離圣保羅精神病院大概有一英里遠。通過這次拜訪,抑或是在俯瞰小鎮(zhèn)的山上的其他幾次散步,文森特對這座著名的山區(qū)度假勝地作了細致的觀察,古老密集的中世紀街區(qū)被現(xiàn)代的林蔭大道圍繞:這里是著名占星家和預言家諾斯特拉德馬斯的出生地,而且仍然是經(jīng)過此地的眾多名人暢飲幾杯的地方,比如弗雷伊德里克·米斯特拉爾以及愛德蒙·德·龔古爾。
但是在文森特的畫作中,6000位居民的喧囂小鎮(zhèn)變成了只有幾百住戶的沉睡村莊——和津德爾特或赫爾瓦特一樣小。有著讓人生畏的尖頂鐘樓的12 世紀的圣馬丁大教堂在畫作中也變成了一座簡陋的鄉(xiāng)村教堂,針一樣的尖頂幾乎夠不到地平線。最后,他把這座小鎮(zhèn)從精神病院以北的谷底位置挪到東部,正位于他的臥室窗戶和熟悉的鋸齒狀阿爾皮勒山脈之間——這個地點便于在天文奇觀開始的時候進行觀察。
一旦想象世界中有了所有這些元素——絲柏樹、城鎮(zhèn)風景、山巒、地平線,文森特的畫筆就開始伸向天空。不受素描和眼前素材的約束,沒有透視框的限制,也不被藝術(shù)熱情左右,他的目光可以無拘無束地聚焦在光線上面——一直以來在夜空看到的深不可測卻又安撫人心的星光。他看到星光折射開——彎曲、放大、分散,透過由他所有的過去構(gòu)成的棱柱:從安徒生的童話到凡爾納的科幻之旅,從象征主義詩歌到天文學發(fā)現(xiàn)。文森特年輕時崇拜的偶像狄更斯,曾經(jīng)寫過“在閃爍的星體上”可以看到“整個世界的偉大和渺小”。和他同時代的英雄左拉,曾描繪過夏日夜空“點綴著幾乎不可見的星球所形成的閃爍星塵”。
在數(shù)以千計的繁星背后涌現(xiàn)著更多的繁星,在浩瀚無邊的夜空中永不停息。就像燃燒的灰燼里持續(xù)不斷綻放和散開的火花,無數(shù)個世界閃爍著平靜的寶石般的光輝。銀河系已經(jīng)是銀白色的,把無數(shù)個太陽向遠處投射,無窮而遙遠,仿佛圓形的蒼穹中延展的光帶。
文森特的理解、思考和觀察已經(jīng)超越了“現(xiàn)實的”夜空——他不喜歡夜空繪畫中都是渺小的靜態(tài)斑點以及灰暗的燈光,他要探尋無限的可能性以及永不熄滅的星光背后更真實的東西——最終極的寧靜,這也是他在左拉綻放、散開、閃爍的星空中體會到的。
為了記錄下這一景象,文森特啟用了紫羅蘭色和赭色、山頂自然的曲線、絲柏樹枝干形成的旋渦,還運用奇妙的筆法“加進了任何他所感受到的寧靜和快樂”。就像古埃及人一樣,他只跟著“直覺和感受”走,勾畫了一個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眼中所見的夜空:搏動的燈光組成的萬花筒、繁星匯聚成的旋渦、光芒四射的云朵,還有像太陽一樣明亮的月亮——只存在于文森特腦海中的、充滿宇宙星光和能量的焰火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