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還原的象》是陳嘉映教授的學術隨筆集。收在這個集子里的文章分成五組,第一組兩篇帶點兒回憶的性質(zhì)。第二組是學術論文,是這個集子的主體。其中“萬德勒《哲學中的語言學》導論”是為作者翻譯的《哲學中的語言學》所做的長篇前言。第三組是評論和訪談。第四組是一些零星的小議論。第五組的最后兩篇談論藝術。
嘉映說:……歷史像生活一樣,總把*美好的贈給愛它解它的心魂。我們這一代人還有什么呢?我們只有精神。于是我們在這里相會了。
陳嘉映,當代著名哲學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現(xiàn)為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學術成就有:專著《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等,譯著《存在與時間》、《哲學中的語言學》等。
《無法還原的象》目錄:
初識哲學
他的歌聲帶著思索——寫競馬
萬德勒《哲學中的語言學》導論
日常語言與哲學
施指與符號
從作品到文本
何為理論
經(jīng)驗科學?
生物社會學與道德問題
無法還原的象
我們怎樣假裝
真理掌握我們
也談哲學的中國方式
思想坐落在欲望、快樂和沮喪里面
哲學與漢語思維
漫談中國大學
《精神》序
夢想的中國
以歷史的名義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廢話
變異還是進化
現(xiàn)代政治文化小辭典
藝術札記
滬申畫廊落成感言
●一座名山,有個和尚,帶領一些工人,從山底修一條石路,經(jīng)過幾處好風景,一路修到山頂。我呢,沒有踏出這樣一條造福后人的路,只顧自在精神的林莽中游尋迷行了幾十年。游樂之余,也曾在陡峭處做二三路標,在打滑處墊上幾塊石板,哪個后來人碰巧踏到這里,也許能獲得些微幫助。但山大林深,我做過的那一點兒工作,散碎多半等不到為后人效力,先自被風風雨雨洗蕩盡了。功效且不論吧,后面這些文字,有同樣喜好在思想的林莽中游玩的孩子,或許會在其中聽到帶有回音的問候。
●這是一個“絕對必然性的世界”,單純而冰冷。這幅圖畫本來是顯而易見的,人們之所以看不見這樣簡單的真理,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缺乏勇氣,人們不敢直面鐵一樣的必然世界,總想通過辯證法這類魔術為偶然和自由意志留出空間,使這個生硬的世界看上去軟化一點。
●哲學,以及從哲學發(fā)展出來的科學,本來是為了尋求真理,從看似來到真正是,來到事物的真相。但最后我們自以為獲得真理的時候,無論我們信仰上帝的善意還是信仰進化論,都會有一個疑問:我們?yōu)槭裁醋铋_始的時候不沿著真理的路線前進,而要鉆進一片到處都是迷途的叢林?
●一本書,是千千萬萬本書中的一本,不過增長一點點知識,一個想法,不過是融入思想海洋中的涓滴。一葉小舟,在狹窄蜿蜒的河道里,感到自己疾行。河道漸寬,徐徐融入海洋。在這茫茫大海上,不再感覺到自己前行,甚至不再有前行的方向,四顧茫然,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開始感到生之有涯知之無涯,開始感到一個人只能學到一點點東西,只能思考一點點問題,那種盡收世間學問、獨立于天下至道之巔的期許,不知不覺中顯露其虛妄,盡管還要很多年,這種感覺才逐漸變成默默的體會,還要很多年,這種體會才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克服青年時期的理性驕狂。隨之而去的,Shade!還有青年時期對理性光明的無界激情。幸與不幸,思想的青春結(jié)束了。今后是為伊憔悴的工作。
●世界圖畫是畫在哪里的?它不是畫在神經(jīng)突觸之間,也不是畫在大腦皮層上,它就畫在心靈上,實際上我們就是這樣定義心靈的:心靈就是成象的所在,象在哪里,心靈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