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我們隨處可以見到雕塑,回首世界雕塑幾千年的歷史,無數振奮人防的時代,波瀾壯闊的往事,戰(zhàn)爭、勝利、失敗、對于民族的自豪,對于生活的熱愛,都歷歷在目。當一切都成為過去的時候,時代的靈魂便凝聚在了雕塑那堅硬的脈絡里。
外國部分
原始社會時期
勞塞爾的維納斯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
古埃及時期
法老雕像
王子拉霍特普及妻子諾費爾特
男性像
克羅斯雕像
納拉姆·辛紀功碑
伊希達爾神殿的監(jiān)督官埃比伊爾
格底亞像
塞克梅特像
盛油膏的金盒
漢謨拉比法典石碑(局部)
執(zhí)政官布魯圖
翡翠胸飾
精靈帕朱朱
諾克文
時期:公元5世紀
材料:砂巖
規(guī)格:通高118厘米
創(chuàng)作者:佚名
存藏處: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這是典型的笈多王朝古典樣式的佛陀造像。在笈多時代的藝術家看來,佛陀是一個征服了內心世界的人。從早期笈多時代起,幾乎所有的印度刻像,無論是神祗、男人或女人,全都帶有相同的\\\"內審神態(tài)\\\"。作為身體特征,人物的目光總是集中在鼻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境界。這個時代的雕像是具有巨大深度的,體現著一種追求圓融的超自然意識,即那種無比深刻地專注于世上一切和諧存在的意識。靜態(tài)的雕像處在對于神圣寧和的感受之中,并無動作,卻又栩栩如生。
整個作品的基調是寧靜、內向、和諧。佛陀眼簾低垂,帶有沉思冥想的神情;細長的眉弓向上挑起,鼻翼舒張,下唇寬厚,嘴角自然上翹,浮現出恬靜的微笑;長厚的耳垂,與耳環(huán)連成一體;頭頂有肉髻,上面均勻地露蓋著卷貝狀螺發(fā);通肩式法衣輕盈薄軟。佛陀雙臂自然彎曲,雙手端放胸前,作轉法輪印,即右手掌心向外,以大姆指接觸食指;左手掌心向內,以中指和小指接觸右手,仿佛在屈指講解\\\"苦、集、滅、道\\\"四圣諦。膝部法衣有陰刻\\\"u\\\"字形衣紋;肥厚敦實的雙腳踏在蓮花臺座上。背光圓大,邊緣有聯珠紋飾;佛背刻有怪獸裝飾。此尊佛像受笈多時代薩拉那特造像樣式的影響,具有迦梨城佛像樣式的典型特征。此時,正是佛教藝術的鼎盛期,倚像式佛尊造像即從此時開始,隨著佛教藝術的廣泛傳播,笈多樣式的佛陀造像也被傳入各地佛宗世界,并與當地雕塑藝術結合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樣式。
玉蜀黍神的胸像
時期:公元700~800年
材料:石
規(guī)格:高89.7厘米
創(chuàng)作者:未知
存藏處: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玉蜀黍是瑪雅人主要的糧食作物,亦是瑪雅文明賴以存留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中北美洲低地叢林的瑪雅文明最早出現于公元前2500年,早期瑪雅文明的基礎,據人們估計是一種\\\"刀耕火種\\\"式的農業(yè)系統(tǒng),后期瑪雅社會已經產生了集約化程度很高的農業(yè)系統(tǒng),當時瑪雅人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和大豆,也有棉花、可可之類。玉蜀黍神是當時瑪雅人祈求豐收的神話人物,他能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因此是瑪雅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將玉蜀黍神以雕刻的形式表現,乃是瑪雅人對該神理想的物化,他常常被刻畫成男性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