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扣“道家治道”這一主題,依循其歷史發(fā)展順序,不僅梳理了“道家治道”產(chǎn)生、發(fā)展、沿革、轉(zhuǎn)換的歷史脈絡,而且吸收現(xiàn)代政治學、管理學、心理學的觀點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分析和提升。依據(jù)作者的體認,作者將“道家治道”的特點概括為如下幾點:一、“尊道”、“順道”的理性原則;二、“無為無事”的限權(quán)意識;三、“物各自任”的自主精神;四、“各得其正”的自由理念;第五,“物無貴賤”的平等訴求;第六,“儉嗇養(yǎng)生”的防腐機制;第七,“常善救人”的寬容胸懷。
本書資料翔實,內(nèi)容豐富,觀點新穎,論證系統(tǒng),多處分析獨到、別開生面,對學界甚有助益。
自 序
緒論
一、道家治道的發(fā)展概況
二、道家治道的理論基礎(chǔ)
三、道家治道的主要內(nèi)容
四、道家治道的主要特點
五、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綜述
第一編道家治道的產(chǎn)生、形成及其初步踐行
第一章《老子》“無為而治,慈愛寬容”的治理模式
一、絕仁棄義,絕巧棄利
二、自然無為,萬物自賓
三、守樸去智,寡欲不爭
四、慈愛寬容,損余補闕
第二章《黃帝四經(jīng)》“抱道執(zhí)度,剛?cè)嵯喑伞钡闹握铰?nbsp;
一、抱道執(zhí)度,天下可一
二、剛?cè)嵯喑,文武并?nbsp;
三、去私立公,節(jié)儉適欲
第三章《管子》“專意知遠”、“舍己以物”的決策之道
一、道滿天下,取則得福
二、專意知遠,遍知天下
三、心治形全,天下則治
四、舍己以物,因其能者
第四章《莊子》“道通為一、在宥天下”的治國宗旨
一、至仁無親,利澤萬世
二、虛靜無為,在宥天下
三、共利、共給、不為私分
四、恬淡無己,絕圣棄智
第五章《呂氏春秋》貴因去私、以民為務的民本信條
一、君道貴因,因則無敵
二、各當其職,謙下納言
三、貴公去私,平得于公
四、順天行欲,民無不令
五、以民為務,天下歸之
六、平適和諧,樂乃可成
第六章道家治道的初步實踐及其效應和得失
一、漢初黃老之治的社會背景
二、黃老治道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踐行和功效
三、黃老政治的消極影響及其教訓
第七章《淮南子》“循理舉事”、“神化為貴”的安邦之策
一、陰陽相錯,萬物乃成
二、返性原心,適情辭余
三、循理舉事,各便其性
四、抱德推誠,神化為貴
五、恬淡和愉,內(nèi)修其本
第二編 道家治道的兼收綜合與多元發(fā)展
第八章《太平經(jīng)》“共治成事”、“王治太平”的理想訴求
一、三合相通,并力同心
二、人命最重,因性任之
三、俱化為善,共成一治
四、事合天心,天地為和
第九章王弼“崇本息末”、“唯道是用”的治國警言
一、以無為本,崇本息末
二、以道治國,唯道是用
三、自相治理,不吾宰成
四、恃威以使,為治之衰
五、多智巧詐,奸偽益滋
第十章郭象《莊子注》“任性當分”的治理目標
一、自然為履,六經(jīng)為跡
二、仁義為跡,跡不足恃
三、遵從自然,高于君命
四、天性所受,各有本分
五、各得自為,捐跡反一
第十一章成玄英《莊子疏》“物各自治”的社會理想
一、仁義禮智,用訖宜廢
二、尊卑如一,物任其性
三、物各自治,天下清正
第十二章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的安民之方
一、遵道無為,立國之本
二、修道任真,兼包諸行
三、持守“三寶”,以彰道用
第三編道家治道在上層的傳播與踐行
第十三章 貞觀君臣對道家治道的踐行及其教訓
一、貞觀君臣崇尚道家治道之緣由
二、清靜無為,偃武修文
三、省費輕徭,寬刑簡政
四、抑情損欲,儉約去奢
五、謙下納諫,去詐守樸
六、漸不克終,深貽教訓
第十四章唐玄宗對老子治道的研習與踐行
一、守道無為,治國不煩
二、圣人之心,唯在化善
三、去智守樸,謙退不矜
四、人得其性,淳化有孚
五、道德內(nèi)充,常無貪取
第十五章宋代君主對道學的尊崇與踐行
一、宋初君臣對道學的尊崇與研習
二、宋初政壇的清靜寬儉氣象
三、宋真宗對道家治道的踐行
第十六章:“發(fā)塞、除害”,“與時推移”的道學思想
一、有無之變,未離乎道
二、禮樂養(yǎng)神,大禮無文
三、有無相須,有無并重
四、道之自然,必恃人為
五、豈以仁愛累其心者
第+—Iz章道家治道在蒙元時期的止殺安民之功
一、道家治道影響成吉思汗的歷史背景
二、丘處機力致太平的政治抱負
三、丘處機對成吉思汗的規(guī)勸
四、蒙元貴族對道家治道的遵從
第十八章朱元璋對道家治道的研究與踐履
一、慎殺重民,去煩減重
二、敦崇儉樸,裁省妄費
三、與臣共濟,虛己受言
四、安養(yǎng)生息,寬仁恤民
第十九章清世祖對老子治道的闡注與踐履
一、芟繁去訛,折以理衷
二、無為無事,物莫能侵
三、能容則公,臨下以寬
四、天與民歸,舉措善利
五、恭己以治,不恃不宰
第四編啟蒙時期道家治道的新聲
第二十章王夫之對道家治道的闡衍及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