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系列讀本:成語·典故》:
一、觀象授時人類最初認知自然的行為,即是對空間和時間的分辨。中華民族作為農業(yè)民族,對天地的依賴非常強,最早的創(chuàng)世神話也是由此而來,這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辨方正位、觀象授時的歷史實踐。
在現(xiàn)存的史料里,第一次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天地運行的行為出現(xiàn)在堯的時期。
很久以前,當政的首領叫做放勛,他就是帝堯。
帝堯是一個非常圣明的君主,他崇尚文治,思慮周全,生活儉樸,秉性謙和。他的品性感染了全國子民,使他統(tǒng)治下的親族和百姓之間都非常和睦。這個時候,天下萬國都來臣服于堯,堯也重新設立了天下的秩序。
堯命令羲、和兩人去觀察天球上的日月星辰的運行。他們又分別命令其他四個臣子去四方觀察天象。
他們派遣羲仲前往東方的嵋夷之地,這個地方也叫嚦谷。他在這里確定春分之時。在春分的時候,太陽從正東升起,晝夜平分,北斗的斗杓指向東方。在這個季節(jié),因時順氣,成育萬物。他們又命令羲叔去極南之地,叫做交恥的地方,去確定夏至。在夏至之時,白晝時間最長,北斗的斗杓指向南方。在這個季節(jié),鳥獸羽毛稀疏,天氣炎熱。他們又命令和仲前往西土,在昧谷這個地方確定了秋分。秋分之時,太陽從正西方落下,晝夜時間相同,北斗斗杓指向正西。在這個季節(jié),天氣漸寒,鳥獸毛羽重生,但還不繁盛。他們又命令和叔去朔方,在幽都這個地方確定冬至。冬至時白晝極短,北斗斗杓指向北方。在這個季節(jié),天氣嚴寒,鳥獸的羽毛繁盛。經過長期精心觀測,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天體在天蓋上的位置變化對應著時間的變化,找到了確定時間的準確標志。
《尚書·堯典》是儒家歷史編纂學中最早的創(chuàng)世神話,但已經經過了樸素的歷史化。在這之后出土的戰(zhàn)國帛書里,觀象授時的神話性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傳說古代有一位大神叫做伏羲,他是華胥國的后代。他住在雷夏澤,帶領著人民從事漁獵生產。那時天地未開,宇宙處于蒙昧的狀態(tài),到處是混沌莫辨的景象。當地雖然草木茂盛,但風雨時常肆虐。
伏羲娶女媧為妻,生了四個孩子,他們確立天道,于是天地乃定,化生萬物。后來禹和契繼承前業(yè),劃分土地疆界為九州,記錄星辰移動的軌跡,疏通山川四海,使大地歸于平靜。當時還沒有日和月,人民完全依靠伏羲和女媧的四個孩子分守四方,輪流在天周步行測算,以此確定季節(jié)。這四個孩子,老大叫做青干,老二叫朱四單,老三叫白大燃,老四叫墨干。
他們所確立的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又過了好多年,太陽和月亮才被帝俊創(chuàng)造出來。
但九州還不平坦,大地與山川都向東南傾斜。伏羲和女媧的四個孩子又來到天空之上,推動天空圍繞北極轉動,又用青木、紅木、黃木、白木和黑木做了五根柱子,撐起天空。這時炎帝又命令祝融請四子從天上來到人間,讓他們確定兩分、兩至日太陽在天空上的運行軌跡,同時確定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一切定好之后,帝俊開始命令太陽月亮沿著這些軌跡運行。
后來共工氏又根據日月的運行推算歷法,卻因為算法疏忽,形成陰陽兩種歷法,使陽歷年長于陰歷年。四子又重新設立閏月,使年歲相合。共工的疏忽使得時節(jié)無常,失去秩序;四子的努力又使得日月運行恢復了秩序。從此之后,人間才有了朝、昏、晝、夜的區(qū)別,宇宙就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