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直解》是明代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親自給萬歷皇帝講解《孟子》時,留下的講章經修改后進呈給皇帝在宮內閱讀的稿本。本書以當時通俗的白話文寫成,更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孟子》入門的好讀本。書稿采用了元代畫家王振鵬《養(yǎng)正圖》和清代畫家孔繼堯繪制的《孟子圣跡圖》,以及明代仇英繪制的《純孝圖冊》,這些圖片首次在出
從諸子思想到佛道兩教、理學、心學;從醫(yī)卜星相到琴棋書畫;從歐西諸國到朝鮮、日本氣的身影無處不在可謂中國文化中極為重要、繞不過去的一個存在。為何氣如此重要?20位日本中國學專家從我國古代文明的整體進程出發(fā),系統(tǒng)考察自先秦以至近代的經典文獻,借此分析和展現(xiàn)在我國古代思想傳統(tǒng)中,作為自然和人的基本構成的哲學概念氣的生發(fā)流變過
擺脫困惑迷茫的強者思維,治愈你的焦慮癥和無力感。 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邏輯。 愿你在薄涼的世界里照顧好迷茫的自己,愿你在內卷的生活中善待內耗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他們雖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是為何后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究其原因,就是不懂人生的底層邏輯。 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
本書為學術理論專著。東林黨人作為傳統(tǒng)士人的代表,可以說是儒家思想文化傳統(tǒng)正面的展現(xiàn)。目前學界多有研究魏晉士人的,特別器重玄學竹林派諸君,但這類士人是傳統(tǒng)士人中的特例。東林人士卻是傳統(tǒng)士人中君子人格的代表者,他們無限尊君,又秉持儒家道的理想,倚為匡正君主、抨擊奸佞的依據(jù)。本書借鑒了現(xiàn)代政治文化理論,從政治價值、政治意識、
本書共九章,內容上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積極主觀體驗(包含積極情緒、幸福和福流等)、積極人格特質(包含樂觀、優(yōu)勢與美德、積極自我和積極動機等)和積極社會環(huán)境(包含創(chuàng)造積極人際關系和環(huán)境等)。
本書囊括了作者四十多年來研究的部分成果,大多應用當代分析哲學的方法,更著重邏輯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的運用,來處理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的問題。編為先秦儒家哲學思想分析,第二編為宋明清儒家哲學思想分析,第三編為當代新儒學的哲學思想分析。 可以說,當代新儒家和宋明理學家神秘化了儒學和中國哲學,他們留給西方哲學家這樣的一個印象:
《論語》共二十篇,五百章。自古以來,沒有哪本書有如《論語》一樣有著完全不同的解讀方法。本書是作者閱讀《論語》個性化筆記的片斷合集,承繼《論語》傳統(tǒng),每篇文字,皆為長短不一的論語體,著眼于孔門弟子人物性格剖析、師生問答的境遇還原、意蘊與話外之意的延伸,不少相同話題歸納合并敘述。本書雖不拘泥字詞句的辨析,但依據(jù)朱熹《論語集
大多數(shù)人認為,我們的信念與我們的行為方式之間存在著清楚乃至顯而易見的聯(lián)系。但要是驅使我們行動的不是有意識的價值觀和理念,而是我們從未察覺的隱藏動機呢?隱藏的大腦是尚卡爾·韋丹塔姆對一系列大腦功能、情緒反應和認知過程的簡稱,它們發(fā)生在我們的意識范圍之外,卻對我們的行為起著根本性影響。我們很多復雜、重要的決定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僅僅20年的時間,到了70年代就已成為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它主要研究人的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言語等認知過程。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相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那些不能觀察的認知過程及其內部機制,如記憶的加工、存儲、提取和記憶力的改變。他們更為關心的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