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
本書是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大的心理學教材之一,由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卓越教學獎得主韋登教授撰寫。本書從整體性和多樣性方面展現了心理學的研究主題,闡述了研究過程及其與應用之間的密切聯系,不僅強調了心理學家知道(或不知道)什么,而且強調他們如何試圖解決問題。它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檢驗他們關于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去。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學類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作為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的入門書。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高定國教授領銜翻譯
中國著名心理學家、《普通心理學》主編彭聃齡教授推薦
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卓越教學獎得主韋登教授撰寫
心理學導論類優(yōu)秀教材之一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心理學導論”課程使用教材
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大的心理學入門教材之一
加州大學、普度大學、密歇根大學等217所美國大學正在使用
Foreword 1 推薦序一
擺在我面前的是一部國際知名的普通心理學教材《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 Themes and Variations)。由于它將科學性和實用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而在已經出版的眾多心理學入門教材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最大的心理學入門教材之一,并在全球得到廣泛采用。國內一些心理學院系也開始使用它作為心理學專業(yè)的教材或重要教學參考書。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其發(fā)展進程中,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日益擴大。從探索生物有機體的腦功能,到研究群體的社會行為;從前沿的基礎研究到日益廣泛的社會應用;從研究宏觀的社會心理現象和行為,到研究微觀的基因對心理和行為的調控,心理學家們在現代科學大家庭中和當今社會的大舞臺上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證科學,有一些永恒的主題,如探索影響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多種因素,揭示遺傳和環(huán)境在人類行為發(fā)展中的作用,堅信人的心理是社會文化塑造的結果等。而隨著社會和學科自身的發(fā)展,各種新興的研究領域、方向和研究范式不斷涌現,研究興趣、職業(yè)方向和應用的多樣化,又構成了心理學研究的多樣性。心理學的永恒主題和多樣性的結合,成為心理學發(fā)展的重要特色,并將為我們演奏出探索人類心智、造福人類健康、促進社會發(fā)展的華麗樂章。
韋恩·韋登教授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最佳教學獎,擔任美國心理學教學委員會主席,并主持全美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工作會議。他立足于學科發(fā)展的前沿,注意不斷接受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反饋意見。在這本教材的新版(第9版)中,他對全書各章都做了精心修訂,給我們介紹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與觀念。韋登教授深厚的學術根底、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是鑄就這部優(yōu)秀教材的基礎,而他獨具匠心的撰寫方式也給教材錦上添花,值得我們在教材建設中學習和借鑒。
全書共16章,包括:心理學發(fā)展簡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感覺和知覺、意識、學習、記憶、語言和思維、智力與測量、動機與情緒、發(fā)展心理學:終生發(fā)展的視角、人格、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常見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的治療。其內容涵蓋了普通心理學或基礎心理學課程的所有主題,每章的內容都以“理論—研究—應用—思考”的模式進行編排。
翻開教材,我們可以見到許多著名心理學家的肖像,他們獨到的見解常常被“原聲回放”出來。在每章的原理闡述中,作者總是引經據典,從經典的實證研究中引發(fā)、推導出被普遍接受的定義和結果,這讓學生能直接領略科學發(fā)展歷程的來龍去脈,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高層次的學術熏陶和訓練。在介紹心理學發(fā)展歷程和心理學研究方法等問題時,作者別出心裁,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圖解,將概念、圖片、案例、分類等所有相關信息整合在一起。這些圖表直觀生動、化繁為簡、一目了然。在各章的理論原理闡述后,作者安排了專題研究,其內容有的是歷史上的經典實驗,有的是當前熱點問題的研究,其表述則采用了國際期刊所通用的“目的—方法—結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最初接觸心理學時,就“先入為主”地熟悉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的、比較規(guī)范的研究思路和步驟。專題研究后,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以致用。隨后,作者還帶領大家進入應用領域,讓心理學的研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要特別提及的是,教材在傳授心理學科學原理的同時,還注重塑造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在每章結束時都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鼓勵學生直面復雜且有些模棱兩可的心理學知識,促進學生學識的增長。
總之,韋登教授編著的新版教材是一本展現了心理學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優(yōu)秀教材,是一本能激發(fā)學生思考、增強邏輯辨別力和實證研究興趣的優(yōu)秀教材。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一定能引導學生更順利地走進心理學殿堂,對心理學有更多、更深、更新的了解。
彭聃齡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彭聃齡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系主任和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漢語認知研究,包括漢字識別的計算機模擬和漢語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發(fā)表論文200多篇,培養(yǎng)了近10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主編過《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等國內有影響的教材。曾獲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優(yōu)秀教師獎、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推薦序二
這可能是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在我家一直貼著一張海報,海報大意是說:“如果你想改變世界,但你發(fā)現世界不好改變,那就先嘗試改變自己!
我人生第一個“改變自己”的時刻,發(fā)生在18歲那一年,入讀中山大學心理學系!霸谝蛔娉蠛5拇髮W,學心理學”,這實現了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因此,當拿到那本厚得像磚頭一樣的英文原版課本時,我摩挲著厚重的封面,暗暗發(fā)誓要好好學。這本帶我進入心理學大門的書就是這本《心理學導論》,如今已經出到第9版了。當年一拿到就愛不釋手,我?guī)еD書館,去上其他課,有時候困了,就枕著它睡覺。
12年后,我為業(yè)余心理愛好者創(chuàng)辦了一個心理學科普教育平臺——友心人,并開設了一門叫作“自我探索”的課程,課程的必讀書就是這本書。在翻譯和撰寫過心理科普文章、策劃過大大少少不下百場心理學科普活動,組織了超過500個心理學人的心理社區(qū),并嘗試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后,我有了這樣的覺悟:老老實實讀完這本我們簡稱為“心導”的大部頭,也許會是探索自我的一個有趣的開始呢。
一般來說教材都會非常的枯燥無聊,但是《心理學導論》卻意外地有趣。相比國內的心理學課本,它有許多讓人怦然心動的不同之處。
一、重視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學會用懷疑和科學實證的眼光去觀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類行為與思維。在這個資訊極度爆炸、信息良莠不齊的時代,“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
類似“為什么廣告能在短短十幾秒就能說服你‘買買買’?”“在一張黑白圖片中看到耶穌顯靈真的是因為最近‘壓力太大’?”全書中充滿這種有趣的提問,帶領讀者仿佛置身懸疑偵探小說中,一步步跟隨作者去深入探索人類的智力、動機、情緒等問題。
每一章后面的“批判性思維應用”更是一場很好的思維訓練,幫助你去換個角度思考生活。這種嚴謹的、基于科學的、思維能力在學習時可能只是感覺“讀起來挺有趣、引發(fā)思考”,但當回到真實的生活、工作和科研中,就會發(fā)現它會不時蹦出來,“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你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
二、七個心理學的核心主題貫穿全書
心理學經常被詬病的原因,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范式,理論和方法論很多元,而且心理學本身有點“四不像”,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應用性很強,同時也有大量基礎研究。真正的心理學作為一門行為科學,要讓初入門者理解這些復雜的構想絕非易事。
還好本書作者有他的獨門內功:高度提煉成七大心理學主題。強烈建議大家看書前熟讀“致教師”中的這七大主題,深入搞懂主題背后的含義,后面閱讀時可以反復回到這個主題,這有助于更加深入地鞏固教材內容。
三、清晰的定義和有趣的例子
教科書總是讓人打瞌睡的原因,就是里面有太多艱澀難懂的學術概念。但本書有趣的地方在于,先對概念進行了清晰的界定,然后配合圖表、漫畫加以解釋,這對于要復習考試的學生來說真是貼心的設計。同時,引用大量源于生活的例子和經典實驗案例,深入淺出,更方便理解和記憶。案例時常別出心裁,令人感嘆心理學家怎么如此有想法、有創(chuàng)意!我一直以來都是抱著發(fā)現新大陸的心態(tài)把整本書讀完的。
四、不妨當成一本人生百科全書來讀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是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探索的主題可以不斷變換,但絕對不變的事情就是一直“在路上”。越是長大,越是深刻感受到我們對自身的認知非常有限。時常遇到許多人“卡”在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上,有些人“卡”在了家庭或情感關系上,有些人“卡”在職業(yè)發(fā)展上,也有些人“卡”在了自己的情緒或性格的糾結中。
每當“卡”住的時候,我會跟自己說,你學心理學應該嘗試回到心理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于是在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試著去重讀關于情緒的章節(jié);感覺自己動機不夠的時候,重讀關于自我實現和動機的各部分理論;團隊管理出問題的時候回到人際互動和文化心理學的部分去重新審視。漸漸才發(fā)現,原來自己經歷的許多人事變故,心理學家早已總結出一系列的規(guī)律,教會我們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改變。
當我們意識到人生出現問題時,總是希望去尋求改變。改變,應從自己開始。而改變自己,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
當初創(chuàng)辦友心人這個心理學科普教育社區(qū),就是希望能幫助那些心理和情感存在困擾的非專業(yè)人士找到問題的出口。經過兩年探索,經歷過很多次迷失和氣餒,我們仍然深信,心理學教會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對行為和心理的認知以及100多年來積累的關于“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的數據庫,可以讓更多的人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答案。于是我們大膽地第一次在微信課上,使用了這本非常專業(yè)的教材(而且用的是英文原版),開設了這門叫作“自我探索”的課程。
但是也有同學覺得英文非常難懂,我想試試看能否翻譯這本書,卻驚喜地發(fā)現已經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華章公司籌備出版了,由中山大學心理系主任高定國老師組織翻譯。感謝他們,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使用這本書,獲得一次可能改變人生的機會!
梁嘉歆
友心人心理社區(qū)創(chuàng)辦人
Preface 譯者序
2001年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復辦時,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用什么樣的教材呢?我與楊中芳老師商量后,我們決定全部專業(yè)課使用與歐美大學心理學系同步的英文教材。當時,我們還提出一個口號,“雖然沒有提供哈佛大學的教育,但我們至少提供了哈佛大學的教材”。心理學本科生入校的第一門專業(yè)課就是“心理學導論”。我之前讀過歐內斯特·西爾格德(Ernest Hilgard)和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的那本《心理學導論》,在香港大學做助教時也用過那本書。不過,我在咨詢時,港大的一位老師反映,那本書對于外國學生可能有點難了。港大心理系當時也還在用另一本教材,就是韋恩·韋登的這本《心理學導論》。我手頭也有一本,于是我仔細看了一些內容,覺得很不錯。我在2001年上半年與Thomson公司聯系,購買了這本書的原版(第5版)作為2001級本科生的“心理學導論”教材。出版社方面相當支持這項工作。在當時還沒有國際版的情況下,精裝版(hard cover)也只售230元一本。直到2012年(第9版),我們一直都保持同步更新,用其做“心理學導論”教材。我的整體評價是,這本書非常好。2013年起,非常遺憾,由于Thomson公司價格政策變化的原因,所以我們不得不更換了別的原版教材。
那么,韋登的這本書究竟好在哪里呢?美國教材市場上,“心理學導論”特別多,大多是大同小異。這里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學導論”盡管也介紹最新進展,但還是以經典的東西為主。這就造成了差異不可能太大。各教材間的差別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側重點和組織結構、實例以及一些輔助內容。首先,韋登在書的第1章就給出了與心理學相關的7個主題,并且貫穿全書,使得導論課本來就有些松散的主題有了主線。其次,在每一章的后面,他都給出了一個“批判性思維”和一個“個人應用”欄目。這兩個欄目都非常有用。我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正是我們的學生最欠缺的。一開始就有這種訓練,可以讓大學生很快適應大學生活。學生剛入學時一般會把批判性思維簡單地看成批評一個人的研究。學習之后,他們就會逐漸明白,目的不是批評,而是探討事物的規(guī)律,不但要批評,更重要的是要讓人能(最好是樂意)接受你的批評。在這里,溝通(communication)和表達(presentation)就很重要。在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非常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需要在每一門課中書面和口頭報告他們的作業(yè)、研究等?陬^報告時,我們會要求報告者穿戴正規(guī),掌握節(jié)奏和時間,就像在那些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報告一樣。在“個人應用”部分,韋登給的一些例子也都是非常好的。例如,在第1章,他給的是學生在猶豫時怎樣答多項選擇題。調查發(fā)現,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在對選項猶豫時,應該憑第一感覺答題,也就是選擇最先想到的那個選項。但是,經過研究發(fā)現,學生在答題時推翻第一感覺更有可能獲得正確答案。學生在看到這樣的例子后,會認為心理學很實用,從而提升對心理學的興趣和忠誠感。
中山大學的“心理學導論”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把國內許多心理學系在“實驗心理學”中重復的一些經典實驗放在導論課中完成,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而在“實驗心理學”中重點教怎樣完成一個研究,包括學習“實驗心理學”編程軟件等。心理學既然是一門科學,而科學又是以實驗為主的,因此,在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一個理念,“心理學不是念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而且,這種練從“心理學導論”就開始了。
最后,我還想說一點美國大學教材的特點。首先,一般來說,一本版本高的教材,其影響也大一些,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訝的。一個令我們內地學生可能有些驚訝的事實是,美國的很多心理學主流教材都不是由這個領域的著名學者完成的(當然在導論教材中,也有理查德·阿特金森和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這樣的著名學者)。至少從學術角度來講,韋恩·韋登就不是一位著名學者。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的《社會心理學》在業(yè)界很有名,銷量很大,但他也不能算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這其中的原因是,這些作者大多活躍在教學一線,同時又接受過系統心理學科研訓練,他們雖然不怎么從事科學研究,但他們隨時都能掌握有關進展,并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有時間來寫好教材(一般2~4年就會更新一版教材),也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其次,美國大學的教材一般都比較貴(與專著相比)。這樣也能保證這些沒有什么科研經費的學者的權益。像這本導論教材,新的一般都在150美元以上。
高定國
2014年10月20日于中山大學心理學系
To Teachers 致教師
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特點,我想應該是我在教與學的矛盾中開辟了一條新路。這里我要解釋一下!靶睦韺W導論”教材必須滿足兩個獨立的讀者群:教師與學生。鑒于這兩類讀者的需求與喜好有著天壤之別,教材作者通常都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綜合性與理解性、研究方向與實際應用、嚴肅謹慎與通俗易懂等方面盡量折中。但是,我認為這種二分法的策略通常是錯的。正如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曾經說過:“還有什么比一個好的理論更實用?”類似地,嚴肅謹慎與通俗易懂真的是反義詞嗎?在我的字典里并不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們追求的諸多迥然不同的目標在這本教材中只是貌似矛盾,并不像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需要去折中。
在我看來,一本好的“心理學導論”教材就像把字詞串在一起的字典索引。我將這一點謹記于心,并在編寫本書時努力調和三對矛盾:第一,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浩如煙海,因此我用多樣化與整體性來凸顯其有趣的一面;第二,我對研究與應用一視同仁并將兩者盡量融合在一起;第三,我希望寫出來的書既能發(fā)人深省又易于學習。請看以下詳解。
目標
1.從整體性和多樣性方面展現心理學的研究主題。剛進入“心理學導論”課堂的學生通常對心理學家五花八門的研究主題缺乏了解,而我認為這種五花八門恰好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在全書中常常強調心理學所涵蓋內容之廣泛。當然,心理學的這種廣泛性可能會讓一些對生理學、動機、認知、異常行為之間的關系了解不多的學生頗感困惑,事實上,在這個十分講究專業(yè)細化的年代,即使是一些心理學家也覺得這些領域是支離破碎的。
但是,我相信心理學的各個分支多數還是互相交叉重疊的,我們有理由借助它們之間的關聯與相似來凸顯其共性,因此,我認為心理學并不是七零八碎的,而是有機聯系的整體。這本教材的原則就是:強調心理學知識遺產的整體性(主題)和研究興趣與應用的多樣性
(變式)。
2.闡明了研究過程與應用之間的密切聯系。于我而言,一本研究取向的書,不應該是充斥著許多研究綜述的書,而是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鑒別力和實證研究興趣的書。我想讓學生領悟實證研究方法的長處,并將科學心理學視為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可以解決有趣的行為難題。出于這個目的,本書不僅把重點放在心理學家知道(或不知道)什么上,而且致力于介紹他們如何嘗試解決問題。教材中對一些方法的細節(jié)做了檢驗,并鼓勵學生繼承科學家在對行為做出論斷時應該持有的懷疑態(tài)度和批判性思維。
專注掌握科學研究的長處,并不代表忽略學生對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具體的、個別的需求。多數研究者都相信心理學有責任為本領域之外的人提供信息,并推廣研究工作的實際應用價值。這本書將技巧與方法小心地加以量化,并與數據緊密相連,所以學生可以看到研究和應用是如何相互依賴的。我相信,當看到嚴謹的研究與完善的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所產生的價值時,學生會更加清楚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3.可以激發(fā)思考并易于學習?赡茏钪匾氖牵宜非蟮氖且槐灸芗ぐl(fā)思考的書,而非一本學習提綱。我一貫主張概念和理論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并對橫跨心理學諸多分支的主要爭議和棘手問題(例如,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和后天以及它們交互作用的影響)保持專注,對狹隘的爭論(例如,用平均值與總和中的哪個值來代表印象形成更有優(yōu)勢)持否定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去思考還意味著鼓勵學生直面復雜且有些模棱兩可的心理學知識,因此,本書不會繞過灰色地帶、尚未解決的問題或者仍存在爭議的理論,相反,本書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去檢驗他們對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我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對心理學加以描述,而是能夠促進學生學識的增長。
但是,學生在剛剛掌握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時候,理論上可以只掌握“大問題和難問題”,這樣能盡量減輕學習負擔。教材是教學的工具這一點我是時刻銘記于心的,因此我花費了大量精力力求書的內容、結構、寫作風格、插圖和教法能夠和諧一致,使教與學能夠互相促進。
必須承認,這些目標頗具抱負,作為讀者你完全有權表示懷疑,因此有必要說明一下我為實現這些目標所做的嘗試。
特點
大量與眾不同的元素造就了本書的獨特氣質,這些元素包括:統一的主題、專題研究、個人應用、批判性思維應用、直相核查、圖解縱覽、術語表、概念檢查、主要學習目標及回顧等。
統一的主題
第1章介紹了貫穿全書的7個統一的主題。這些主題有以下幾個作用:第一,它們將整章內容串在了一起,有助于學生厘清心理學各個研究領域之間的聯系。第二,隨著這些主題在書中一一展開,心理學中一些久盛不衰的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討論,從而有助于實現本書的“理念”。第三,它們將焦點匯聚于心理學的基礎觀點和研究主題之上,應該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選擇主題時,我不斷叩問自己(以及他人):“從現在開始的5年里,我真正想讓學生學到的是什么?”這些主題因此分成了兩類。
與心理學學科有關的主題
主題1:心理學是實證科學。這個主題主要用來增強學生對心理學科學性的理解,使其認識到實證研究方法與不加鑒別的常識和猜測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點。同時我還利用這個主題鼓勵讀者培養(yǎng)科學的懷疑精神,并對各種現象進行批判性思考。
主題2:心理學理論的多樣化。學生們經常會被心理學中多元的理論體系所困擾,并把理論的多樣化當成心理學的缺點。我不會回避這個問題或者為此心懷愧疚,恰恰相反,我打心底里覺得理論的多樣化是心理學的一項巨大優(yōu)勢。在這本書中,我將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激烈沖突的理論是如何激發(fā)新的研究的,怎樣把多個視角匯聚到同一問題上以使理解加深以及相互沖突的理論最后是怎樣融合的。
主題3:心理學在社會歷史中演進。這個主題強調心理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材中會展示時代精神如何影響心理學的發(fā)展,以及心理學的進步是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留下印記的。
與心理學研究對象有關的主題
主題4:行為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在書中,我反復強調和說明:行為的過程是很復雜的,是多種因素導致的。這個主題主要是為了防止簡單化、單一原因思考,鼓勵批判性思維。
主題5:行為是文化塑造的結果。這個主題試圖讓學生理解文化因素是如何影響心理過程的,以及一個持有自己文化觀點的人是如何扭曲解釋其他文化中人的行為的。這個主題的討論不止簡單贊頌了文化的多樣性,還避免走極端,準確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文化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對行為而言同等重要。
主題6:遺傳與環(huán)境對行為的共同影響。對這個問題的反復討論讓我厘清了先天與后天之爭的復雜性。通過不斷學習,學生會逐漸掌握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的經驗是如何塑造行為的,以及科學家通過什么方法對兩者的重要性進行評估。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逐步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說的遺傳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
主題7:人類經驗的主觀性。我們通常會忘記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的。這個主題主要用來解釋人類經驗背后的主觀性原則,闡明其意義,并不斷提醒讀者,不是只有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是合理的。
在第1章介紹了全部7個主題之后,后面的章節(jié)只對與本章內容相關的主題進行了討論。本章內容與主題之間的聯系作為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了每章的最后一節(jié),其中還總結了“本章必學內容”。對統一主題的討論也僅限于這一節(jié),叫作“本章主題反思”。我并沒有故意限制每章主題的數量,每個主題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每章有2~5個主題。下圖展示了每章重點討論的主題,每個“本章主題反思”前的圖標代表出現在本章中的具體主題是哪個。
韋恩·韋登
(Wayne Weiten)
研究生畢業(yè)于布拉德利大學,并于1981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曾在杜佩奇學院和圣塔克拉拉大學任教,現就職于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大學。
他曾獲美國心理學會(APA)和杜佩奇學院頒發(fā)的卓越教學獎,同時還是美國心理學會和中西部心理學會會員。1991年,他協辦了美國心理學會提高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全國會議,并在1996~1997年擔任心理學會的教學主席。2006年,他獲得了心理學會一年一度頒發(fā)的五個國家心理學教學獎之一,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榮譽。他現在是洛杉磯心理學會的候任主席。
韋登教授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教育測量、陪審團裁定、歸因理論、壓力與應激、半球功能特異性以及教育教學技術。他著有《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Themes and Variations)以及與人合著有《人生的心理智慧》(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等著名心理學教材。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譯者序
致教師
第1章 心理學發(fā)展簡史 1
心理學早期發(fā)展史 3
一門新科學的誕生:馮特和霍爾的貢獻 3
流派之爭: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5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納入研究范疇 6
華生改變心理學的發(fā)展進程:
行為主義首登歷史舞臺 7
斯金納質疑自由意志,行為主義蓬勃發(fā)展 8
人本主義異軍突起 10
心理學現代發(fā)展史 10
心理學的職業(yè)化發(fā)展時期 11
心理學回歸本源:重生對認知和生理學的興趣 11
心理學視野拓寬:增加對文化多樣性的興趣 13
心理學適應:進化心理學出現 13
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 14
當代心理學:充滿活力與百花齊放 15
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5
心理學的職業(yè)領域 18
7個統一主題 20
把心理學作為研究領域的相關主題 20
與心理學研究內容相關的主題 21
個人應用 提高學業(yè)成績 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技能 28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0
尋找規(guī)律:研究行為的科學方法 31
科學事業(yè)的目標 31
科學研究的步驟 32
科學方法的優(yōu)勢 34
尋找原因:實驗研究法 35
自變量和因變量 36
實驗組和控制組 36
額外變量 36
實驗設計的變式 37
實驗研究的優(yōu)點和缺點 39
尋找關聯:描述/相關研究 40
自然觀察 40
個案研究 40
調查 42
描述/相關研究的優(yōu)點和缺點 42
尋找結論:統計和研究 43
描述統計 43
推論統計 46
尋找缺陷:評估研究 47
取樣偏差 47
安慰劑效應 48
自我報告數據的歪曲 48
實驗者偏差 49
關注倫理:只要目的正當,就可以不擇手段嗎 49
欺騙的問題 52
動物研究的問題 52
研究中的倫理原則 53
本章主題回顧 54
個人應用 查找和閱讀期刊文獻 54
批判性思維應用 逸事類證據的危險:
“我有一個朋友,他……” 57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60
神經系統中的信息交流 61
神經組織:基本的硬件 61
神經沖動:消耗能量以傳送信息 63
突觸:神經元聯結處 64
神經遞質和行為 65
神經系統的架構 68
外周神經系統 69
中樞神經系統 70
窺探腦的內部:研究方法 71
電活動記錄 71
腦損傷 71
腦部電刺激 72
經顱磁刺激 73
腦成像過程 73
腦和行為 77
后腦 77
中腦 77
前腦 77
腦的可塑性 80
左腦/右腦:大腦的單側性 81
切開腦部:裂腦研究 82
完整大腦的半腦功能特化 83
內分泌系統:信息交流的另一種方式 84
遺傳和行為:一切都由基因決定嗎 85
遺傳的基本原理 85
探究遺傳的影響:研究方法 86
科技前沿:基因定位 89
遺傳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90
行為的進化基礎 90
達爾文的見解 90
進化理論的后續(xù)改良 91
作為適應性特征的行為 91
本章主題回顧 92
個人應用 評價“三心二意”的概念 93
批判性思維應用 構建更好的腦:外推的風險 95
第4章 感覺和知覺 98
心理物理學:基本概念與問題 100
閾限:尋找極限 100
信號檢測論 101
無意識知覺 101
感覺適應 102
視覺系統:視覺的主體 103
刺激物:光 103
眼睛:一臺有生命的光學儀器 104
視網膜:大腦在眼睛上的“大使” 105
視覺和腦 107
彩色世界 109
視覺系統:知覺過程 113
知覺形狀、模式和物體 113
知覺深度或距離 118
視覺的知覺恒常性 119
線索誤導的影響:視錯覺 119
聽覺系統:聽的過程 122
刺激:聲音 122
人的聽力 123
耳朵中的感覺加工 124
聽知覺:聽覺理論 124
化學感覺:味覺和嗅覺 125
味覺系統:味覺 125
嗅覺系統:嗅覺 127
觸覺 128
感受壓力 128
感受疼痛 129
本章主題回顧 133
個人應用 藝術與錯覺欣賞 1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認識對比效應:都是相對的 137
第5章 意識 140
意識的本質 141
覺知水平的變化 142
意識發(fā)展的根源 142
意識和大腦活動 142
生物節(jié)律和睡眠 143
晝夜節(jié)律的角色 143
忽視生理節(jié)律 144
重置晝夜節(jié)律 144
睡眠覺醒周期 145
睡眠階段循環(huán) 145
睡眠的年齡趨勢 147
文化和睡眠 147
睡眠的神經與進化基礎 148
避免:睡眠剝奪 149
夜晚的問題:睡眠障礙 152
夢的世界 155
夢的內容 156
夢和夢醒人生的聯系 156
文化和夢 156
夢的理論 157
催眠:意識改變還是角色扮演 158
催眠誘導和敏感性 159
催眠現象 160
催眠理論 160
冥想:尋求更高的覺察 161
生理相關 161
長期益處 161
藥物改變意識 162
主要的濫用藥物及其效應 163
影響藥物效用的因素 164
藥物活動的機制 164
藥物依賴 165
藥物和健康 166
本章主題回顧 168
個人應用 尋找關于睡眠和夢境的實用問題 168
批判性思維應用 酗酒是病嗎?定義的重要性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