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十書新序
致大陸讀者
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
三十歲的時候,在世俗的眼光里,我邁入了人生的峰頂。
我得到了所有重要的文學獎項,我寫的書都在暢銷排行榜上,我在報紙雜志上有十八個專欄。
我在一家最大的報社,擔任一級主管,并兼任一家電視臺的主管。我在一家最大的廣播公司主持每天播出的帶狀節(jié)目,還在一家電視臺主持每周播出的深入報道節(jié)目。
我應邀到各地的演講,一年講二百場。
世俗的成功,并未帶給我預期的快樂,反而使我焦慮、彷徨、煩惱,睡眠不足,食不知味。
我像被打在圓圈中的陀螺,不停地旋轉,卻沒有前進的方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倒下來。
有一天,我在報社等著看大樣,發(fā)現(xiàn)抽屜里有一本朋友送我的書《至尊奧義書》,有印度的原文,還有中文解說。
隨意翻閱,一段話跳上我的眼睛:
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覺悟。
我好像被人打了一拳,我正好三十歲,不但沒有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覺悟,連一分鐘的覺悟也沒有,覺悟,是什么呢?
再往下翻閱:
到了三十歲,如果沒有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的道路!
我從椅子上跳起來,感到驚駭莫名,自己正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道路還不自知呀!
從那一個夜晚開始,我每天都在想:覺悟是什么?要如何走向覺悟之路?
一個月后,我停止了主持的廣播節(jié)目和電視節(jié)目,也停止了大部分的專欄。
三個月后,我入山閉關,早上在小屋讀經打坐,下午在森林散步,晚上讀經打坐。
我個人身心的變化,可以用革命來形容,為了尋找覺悟,我的人生已經走向完全不同的路向。
走上獨醒與獨行的路
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改變,經過近三十年了,雖說已云淡風輕,但每次思及當時的毅然決然,依然感到震動。
我的全身心都渴求著覺悟,這種渴求覺悟的內在騷動,使我再也無法安住于世俗的追求了。
雖然,覺悟于我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分不清是凈土宗覺悟到世間的穢陋,尋找究竟的佛國,或者是密宗覺悟到佛我一體的三密相應,或者是華嚴宗覺悟到世界即是法界,莊嚴世界萬有,或者是天臺宗覺悟到真理是普遍存在的,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我的覺悟最接近的是禪宗的頓,是佛性的覺醒,是不論我們沉睡了多么長的時間,醒來都只是短暫的片刻。
很慶幸,我在三十歲的某一個深夜,醒來了!
也就是在那個醒來,我開始寫作第一本菩提的書《紫色菩提》,我會再提筆寫作,是因為佛教的思想這么好,知道的人卻這么少,希望用更淺白的文字來講佛教思想。
其次是理解到,佛教的修行不離于生活,禪宗的修行從來不是貴族的,它自始至終都站在庶民大眾的身邊。它的思想簡明易懂又容易修行,它不墨守成規(guī),對經論采取自由的態(tài)度。
自從百丈之后,耕田、收成、運水、搬柴,乃至吃飯、喝茶,禪的修行深入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
如果能在覺悟的過程,將生活、讀書、修行、寫作冶成一爐,應該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思想吧!
我的菩提系列就是在這種心情下開始創(chuàng)作的,我的閉關內容也有了改變,早上讀經打坐,下午在森林經行,晚上則伏案寫作。
經過近十年的時間,總共寫了十本菩提,當時在臺灣交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引起讀書界的轟動,被出版業(yè)選為四十年來最暢銷及最有影響力的書。
后來,授權給北京的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簡體字版,也是轟動一時,成為許多大陸青年的床頭書。
三十年前,我的人生走向了一條分叉的路,如果在世俗的軌道繼續(xù)向前走,走向人群熙攘的路,會是如何呢?
我走上了人跡罕至的路,走上了獨行與獨醒的路,到如今還為了追尋更高的境界,努力不懈。
我能無悔,是因為步步留心,留下了菩提系列禪心大地系列現(xiàn)代佛典系列身心安頓系列,《打開心內的門窗》《走向光明的所在》……
我確信,對于彷徨的現(xiàn)代人,這些尋找覺悟之道的書,能使他們得到啟發(fā),在世俗的沉睡中醒來。
學習看見自己的心
覺悟在生命里是神奇的,正是千年暗室,一燈即明,不管黑暗有多久,沉睡了多么長的時間,只要點燃了一盞小小的燈火,一切就明明白白、無所隱藏了!
覺悟不只是張開心眼來看世界,使世界有全新的面目;也是跳出自我的執(zhí)著,從一個全新的眼睛,來回觀自己的心、自己的愛、自己的人生。
覺是學習來看見,悟是我的心,最簡明地說,覺悟就是學習看見自己的心。
覺悟乃是與菩提連成一線的,《大日經》說: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
這是為什么我在寫菩提系列時,把書名定為菩提的原因,它緣于覺悟,又涵蓋了覺悟,它涵容了佛教里一些無法翻譯的內涵,例如禪那、般若、三昧、南無、波羅蜜多等等。
菩提在正統(tǒng)的佛教概念里,原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智慧的意思,但由于它的不譯,就有了無限的延展和無限的可能。
我想要書寫的,其實很簡單,不只是佛教的修行能改變人生,就在我們生活里,也有無限延展和無限可能。
菩提的具體呈現(xiàn)是菩提薩埵,也就簡稱菩薩,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
覺有情這三個字真美,我曾寫過一本書《以有情覺有情》,來闡明這個道理:菩薩的行履過處,正是以更深刻的情感來使有情的眾生得到覺悟,而每一個有情時刻都是覺悟的契機。
生活是苦難的,生命是無常的,但即使是最苦的時候,都能看見晚霞的美麗;最艱難的日子,都能感受天空的蔚藍與海洋的遼闊?v是最無常的歷程,小草依然翠綠,霜葉還是嫣紅。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白云與青溪,落花與流水,都是長在的,并不會隨著因緣的變幻、生命的苦諦而失去!
菩提十書寫的正是這種心事,恰如龐蘊居士說的一念心清凈,處處蓮花開;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生命里若還有陰晴不定,生活里若還有隱晦不明,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觸事遇緣都生起菩提呀!
我把菩提十書重新授權給大陸出版,時光流變已過半甲子,年華漸老、思想如新,祈愿讀者在這套書中,可以觸到覺悟與菩提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