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文化隨筆。作者是文藝評論人!度鴷葑T往》中的所記,大多是往事,與文脈相關(guān),與書畫相關(guān),也與文化老人相關(guān)。作者游歷四方,豐盈閱歷,問道、問學、問書,感悟中國文化與文脈的鮮活與流轉(zhuǎn),可謂為藝界留真,深蘊文化內(nèi)涵。
自序
因為喜愛倪云林的《容膝齋圖》等畫作,二十多歲剛工作那陣兒曾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容膝齋那其實只是宿舍床頭的一片小小天地,僅容一桌一椅一小書柜而已。
后來有了真正的書房,似乎依然以容膝齋呼之,直到十年前遷入云間水邊的這所房子,書房在二樓,推窗可見河畔幾株柳樹,想起五柳先生的審容膝之易安,遂以三柳書屋名之了。
《三柳書屋譚往》中的所記,大多是往事,與文脈相關(guān),與書畫相關(guān),也與有意無意的泡老相關(guān)很喜歡與那些老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聊,就像自己在回憶章汝奭先生時所記的那樣:小狗在腳下繞來繞去,陽光在他的書桌上慢慢游移,映著秀逸的書法,那樣的時光如定格一般。每次去,章先生都是興致高的,以至于不知不覺就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當然想一直聽下去,他當然也想一直說下去,然而,忽然記起得吃藥了,我們這才想起,得告辭了。這樣的對話被我稱作得幾許清氣,事實上也是如此。每次與章先生的晤談,都極為受益,或者說是一面鏡子,中國本來的文化人應(yīng)該是怎樣的,中國的知識分子應(yīng)該是怎樣的,這就是一個活的標本可以省身,可以警己,甚至感覺更近乎道了。想來還是幸運的,中國文化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曲折與災難,在滬西這一樸素之宅,仍可問道問學問書,直接體會中國文化與文脈的鮮活與流轉(zhuǎn)。
然而,很多先生終于還是走了,章汝奭先生是去年走的,而汪曾祺一九九七年就走了,黃裳也走了多年了猶記得與黃裳先生家人、陳子善、陸灝諸君赴青浦參加黃裳先生入土儀式時,女兒容潔拋紅豆,悲慟而移人,憶第一次與老人見面時,老人言及專程再到虞山謁柳河東的情懷所寄及交往點滴。自己后來謅有歪句記錄心情:不見裳翁又一春,小樓夜雨燕來巡。錦帆東去吳淞水,翠墨猶遺青浦塵。榆下銀魚文字趣,妝臺燈影性情真。泣拋紅豆悲不盡,再謁河東骨自峋。
那些往事,其實是文脈流轉(zhuǎn)的一個鮮活見證。
感謝文匯出版社鮑廣麗女史與《開卷》董寧文兄,不是他們的催促,按我懶散的性格,這些文字也不知何時才會結(jié)集了。
想念那些老人。
二一八年三月于上海
顧村言現(xiàn)為《澎湃新聞·藝術(shù)版》主編、上海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書畫院兼職畫師。近年撰寫大量藝術(shù)評論與隨筆文章,出版有散文集《人間有味》、文藝評論集《在水邊》等著作。
目錄
001清風傲骨,從未合時宜
憶章汝奭先生
040洗盡鉛華見本色
讀朱豹卿先生
056憶大豐新建
070白描賀友直
090含淚的微笑
讀《傅家記事》
104不會消失的歌
憶黃裳先生
109小樓深巷,恂然一翁
黃裳印象記
121海上何處聽水齋
汪曾祺與上海的往事
136郎家樓下古逸風
141東京青山杉雨故居訪問記
152碧山人物三記
170與班宗華先生談宋畫
179與西島慎一談中日書法界問題
189成敗皆他者
關(guān)于高居翰先生的隔
195荒唐彥
記謝春彥
210與謝春彥談劉海粟:文化史不能缺少這樣的狂狷之士
220啟功先生在揚州
246與林風眠外孫杰拉德馬科維茨談其外祖父
256與關(guān)漢興談其父親關(guān)良
265與傅敏談其父親傅雷的收藏
282與白謙慎談書法與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