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收錄復旦大學中文學科建立以來包括錄蔣孔陽、徐俊西、施昌東、邱明正、朱立元、張德興、楊俊蕾等先生在內(nèi)的本系教師關于文藝與美學理論的代表性論文總計二十七篇,并根據(jù)內(nèi)容分為美學、實踐存在論美學、馬列文論、中國文論、藝術、雜論六部分,書后附有“編后記”總述本書主要內(nèi)容及編選原則等。
《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是一套為慶!皬偷┐髮W中文學科百年”所出版的叢書。該叢書是一套反映了復旦中文百年學術傳統(tǒng)、源流,旨在突出復旦中文學科特色、學術貢獻的學術論文編選集。
理論是謙卑的、理論是普通平常的,理論也必如影隨形依傍著我們的文學和藝術心結。本卷收入復旦大學文藝學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理論”為主題的代表性學術論文,涵蓋六大板塊,希對理論之理論進行探討。
復旦大學中文學科的開始,追溯起來,應當至1917年國文科的建立,迄今一百年;而中國語言文學系作為系科,則成立于1925年。1950年代之后,匯聚學界各路精英,復旦中文成為中國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的重鎮(zhèn),始終處于海內(nèi)外中文學科的□前列。1980年代以來,復旦中文陸續(xù)形成了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1981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5年)、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2014年)等新的教學研究建制,學科體制更形多元、完整,教研力量更為充實、提升。
百年以來,復旦中文潛心教學,名師輩出,桃李芬芳;追求真知,研究精粹,□□學術。復旦中文的前輩大師們在諸多學科領域及方向上,做出過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他們在學問博通的基礎上,勇于開辟及突進,推展了知識的領域,轉移一時之風氣,而又以海納百川的氣度,相互之間尊重包容,“橫看成嶺側成峰”,造成復旦中文闊大的學術格局和崇高的學術境界。一代代復旦中文的后學們,承續(xù)前賢的精神,持續(xù)努力,成績斐然,始終追求站位學術前沿,希望承而能創(chuàng),以光大學術為究竟目標。
值此復旦中文百年之際,我們編纂本叢書,意在疏理并展現(xiàn)復旦中文傳統(tǒng)之中具有□□性及特色,而又承傳有序的學科領域及學術方向。其中的文字,有些已進入學術史,堪稱經(jīng)典;有些則印記了積極努力的探索,或許還有后續(xù)生長的空間。
回顧既往,更多是為了將來。我們愿以此為基石,勉力前行。
美在創(chuàng)造中
美學研究的對象——《美學淺論》之一
美在創(chuàng)造中
論“美是生活”
試論“共同美”
實踐存在論美學
略談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實踐存在論美學
論異化勞動的美學意義——學習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札記
“實踐”的把握與審美活動奠基——實踐存在論美學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美學問題
《巴黎手稿》與美學問題
一個值得重新探討的定義——關于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人物關系的疑義
本質(zhì)真實是細節(jié)真實和關系真實的統(tǒng)一——學習馬克思文藝論著札記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早期歷程
中國詩性和思性
詩性與思性:中國美學范疇史的時空結構
論中國近代文藝新思潮的演變
“法”:中國古代文論形式批評的重要范疇
關于構建中國形式美學的若干思考
關于《周易》與美學的若干思考
藝術理論與評論
完全的藝術真理觀:藝術人類學的核心理念
視覺形式自律問題釋疑
金山農(nóng)民畫的審美啟示
海外謝晉電影研究的東方主義癥候
敘事學視閾下的西王母神話傳說
重申理論
市場經(jīng)濟與市場文藝
誰的婦女節(jié)?——性別理論之于文化研究
理論是普通平常的
編后記
《理論是謙卑的/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文藝與美學理論卷》:
承認了共同美是不是就否定了文藝的階級性呢?共同美與文藝階級性的關系如何?這是人們經(jīng)常思索的問題,也是探討共同美問題的實質(zhì)所在。毋庸諱言,過去曾經(jīng)有人在這個問題上失過足。有的人似乎并不想否認文藝的階級性,但是在大量的客觀存在的共同美現(xiàn)象面前,他們被困惑住了。在他們看來,既然存在著共同美,就不能認為所有的文藝都有階級性。修正主義者更是蓄意否定共同美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產(chǎn)生,將共同美加以□□化,以美感的某些共同性否定不同階級之間美感的差異性,妄圖以此打開缺口,全盤否定文藝的階級性,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反對文藝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這是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失足,但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將共同美與文藝階級性截然對立起來,陷入了形而上學。
其實,文藝的階級性與共同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文藝的階級性是指文藝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總是或鮮明或隱晦地反映了一定階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或直接或間接地為一定階級的政治服務;而共同美則是同一階級或不同階級的人們對社會現(xiàn)象(包括文藝)和自然現(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某些相同或相近的審美感受,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相同或相近的審美評價。前者是文藝的基本屬性.后者是審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兩者之間并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
一、文藝的階級性是文藝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所固有的屬性,而共同美則還包含對某些非意識形態(tài)事物的某些共同的審美感受;同時文藝的階級性是階級社會的產(chǎn)物,而共同美則在階級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到□□□□社會,階級消失了,它卻依然存在。所以文藝的階級性不能包容共同美,更不能排斥共同美。
二、不同階級之間某些共同的審美感受受著階級性的制約。在階級社會里,沒有超階級的思想體系,也沒有超階級的文藝。當不同階級的人們對同一審美對象(包括文藝作品)進行審美評價時,有可能都認為它美,但對美的內(nèi)容的理解往往有同又有異,并不是完全相同;即使在某些共同的評價中,也有不盡相同的階級內(nèi)容。在這里,無論是同或異,都是被各自的階級利益決定的,都滲透著階級性,并被階級性所制約。
三、文藝具有階級性,又有社會性。一部文藝作品一經(jīng)產(chǎn)生,總是作為一種社會存在,流傳在各個階級;而且文藝又不同于其他意識形態(tài),它是通過藝術的特殊手段——形象化的手段來發(fā)揮社會作用的,它要使別的階級的人在欣賞本階級藝術的過程中,逐步受到感染,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接受本階級的某些思想觀點。在這過程中,藝術形式、藝術內(nèi)容的某些共同美就成了產(chǎn)生和加強這種社會作用的媒介。所以,藝術鑒賞中的某些共同美,實際上也是發(fā)揮文藝的階級性,使本階級文藝產(chǎn)生更大社會作用的重要條件之一。例如無產(chǎn)階級文藝要起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作用,就不僅要團結、教育無產(chǎn)階級自己,還要通過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量去團結、教育和改造其他人民群眾,包括那些屬于人民范圍的剝削者;它不僅要通過揭露敵人,鼓舞廣大群眾打倒敵人,還要用藝術的特殊手段宣傳無產(chǎn)階級思想,教育和改造敵對階級中某些愿意接受改造的人,讓他們在欣賞無產(chǎn)階級文藝的過程中,逐步受到薰陶、感染,逐步轉變立場,從而分化瓦解敵人,孤立敵人,打倒敵人。當然,這不完全是共同美的作用,無產(chǎn)階級文藝主要靠揭示生活的真實性,深刻性,展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而使其他階級的愿意接受改造的人們看清前途,逐漸改變自己的階級立場和世界觀。但是,如果在藝術鑒賞中沒有某些共同美作為媒介,其他階級,尤其是敵對階級的人們又怎么會自愿地欣賞無產(chǎn)階級文藝并逐步接受作品中所宣傳的思想感情呢?任何階級的文藝都不能強制別人欣賞和接受,強制了,就不成其為藝術,而成為法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