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文物保護研究/文物保護基礎理論及先進技術叢書》系統(tǒng)介紹了皮革文物在保護與修復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書分為十章,內容涉及皮革文物制作工藝、皮革文物劣化特性表征、皮革文物劣化成因及劣化機理、皮革文物保護技術等。
《皮革文物保護研究/文物保護基礎理論及先進技術叢書》以皮革文物保護的基礎研究為重點,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介紹了皮革文物種類鑒別、病害評估、保護材料與工藝、保護效果評估等系列研究成果。
《皮革文物保護研究/文物保護基礎理論及先進技術叢書》可作為皮革文物保護修復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
皮革文物蘊含著歷代先人的智慧,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傳遞著中華文化的重要信息,是中華文明的珍貴實物證據(jù),是我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墓葬環(huán)境和大氣環(huán)境影響下,皮革文物極易腐爛,不易保存。殘留于世的皮革文物往往糟朽嚴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此外,受保護條件、保護人員、保護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這些珍貴的皮革文物若在出土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將面臨損毀危險。因此,如何保護好皮革文物一直以來都是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重大難題。
本書以皮革文物為研究對象,在調研大量文獻的基礎上,采用光學顯微鏡(O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紅外光譜(FTIR)、核磁共振波譜(NMR)、熱重紅外聯(lián)用(TG-FTIR)、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Py-GC/MS)等多種分析技術,從皮革的材質、組成成分、微觀結構、理化性能等方面對皮革文物的制作工藝、劣化特性以及劣化機理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研發(fā)了適用于皮革文物保護修復的材料和工藝。
辨識皮革文物的材質種類是保護研究的基礎,是對皮革文物價值認知的關鍵步驟。本書介紹了兩種鑒別皮革文物材質種類的方法:一種是紅外光譜結合掃描電鏡法,根據(jù)皮革的紅外光譜特征吸收峰以及不同種類動物皮的毛孔、纖維束和膠原纖維編織層所具有的形貌結構特征,來鑒別皮革文物的材質種類。另一種是生物質譜法,采用生物質譜技術,從膠原蛋白的一級結構入手,通過蛋白的多肽分布信息和特定氨基酸殘基翻譯后修飾信息,結合蛋白質的高級結構特性,對皮革文物的材質種類進行鑒別。
精準識別文物病害、界定文物損壞類型、掌握文物缺陷的程度和范圍,了解文物的劣化機理,是對文物實施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本書在觀察皮革文物表面形貌特征的基礎上,對皮革文物的微觀結構進行了研究,表征了皮革文物的劣化特性以及現(xiàn)代皮革和古代皮革膠原蛋白的化學特性,從分子層面闡述了膠原蛋白、單寧、油脂以及水分等在皮革文物劣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為科學評估皮革文物的保存狀況及后期的保護修復奠定了基礎,為文物預防性保護提供了依據(jù)。
我們針對脆弱糟朽的皮革文物,制備了與皮革具有同源性的皮漿作為加固材料,并對材料的機械性能、防霉性能進行了測試。在人工老化皮革模擬加固實驗的基礎上,又對加固效果進行了綜合評估。研究結果表明,皮漿能補充糟朽皮革中流失的膠原蛋白,一定程度恢復膠原蛋白三股螺旋結構,在提高膠原蛋白結構穩(wěn)定性的同時,皮革的熱穩(wěn)定性以及物理機械性能也得到了改善。通過實驗研究,獲得了適宜糟朽皮革加固的最佳方法和材料配比。針對硬化皮革文物,通過采取軟化、補水、加甘油、加脂等保護處理方法,有效改善了硬化皮革文物的柔軟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取得了一定的保護效果。
本書對皮革文物的制作工藝、劣化特性以及劣化機理的綜合研究為皮革文物的保護奠定了基礎,研發(fā)的材料和工藝為糟朽皮革文物的加固保護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為改善硬化皮革文物的物理機械性能提供了解決方案。本書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皮革文物保護修復水平,可用于皮革文物的保護修復,使糟朽脆弱的皮革文物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對于歷史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本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為蛋白質類文物的保護修復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張楊,1970年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技術史專業(yè)博士,現(xiàn)任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為荊州市第四批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從事文博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質文物保護基礎理論和皮革文物保護技術。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與國家文物局科研課題10項,主持完成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技術推廣項目5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獲專利2項。獲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一等獎1項、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前言
第1章 皮革文物保護研究進展
1.1 皮革文物的種類與分布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研究機構和項目
1.2.2 皮革文物劣化研究
1.2.3 皮革文物保護修復研究
第2章 皮革的組成與結構
2.1 生皮的化學成分
2.2 膠原蛋白
2.3 生皮的組織結構
第3章 皮革傳統(tǒng)制作工藝
3.1 油鞣和醛鞣
3.2 植物鞣制
3.3 金屬鞣制
第4章 皮革劣化影響因素
4.1 溫度和濕度
4.2 光
4.3 有害氣體
4.4 塵埃和金屬離子
第5章 皮革文物研究方法
5.1 掃描電子顯微鏡法
5.2 紅外光譜法
5.3 核磁共振波譜法
5.4 聯(lián)用技術
第6章 皮革文物材質種類鑒別
6.1 紅外光譜技術結合掃描電鏡鑒別皮革文物材質種類
6.1.1 實驗
6.1.2 結果與討論
6.2 生物質譜技術鑒別皮革文物材質種類
6.2.1 實驗
6.2.2 結果與討論
第7章 皮革文物劣化特性表征
7.1 皮革文物表面形貌觀察
7.1.1 實驗
7.1.2 結果與討論
7.2 皮革文物微觀結構分析
7.2.1 實驗
7.2.2 結果與討論
第8章 皮革文物劣化機理
8.1 實驗
8.2 結果與討論
8.2.1 皮革熱降解過程
8.2.2 皮革熱分解揮發(fā)性產(chǎn)物
8.2.3 皮革熱裂解反應機理
第9章 皮革文物加固技術
9.1 實驗
9.2 結果與討論
9.2.1 皮漿組成成分
9.2.2 影響因素分析
9.2.3 材料性能分析
9.2.4 材料防霉性能
9.2.5 加固效果評估
第10章 硬化皮革文物的回軟研究
10.1 實驗
10.2 結果與討論
后記
彩圖
實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