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是上世紀70年代有想象力的金融創(chuàng)新。它發(fā)端于美國的住房金融系統,旋即滲透到金融的各個領域,對其后的金融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幾十年來,資產證券化幾乎在全球所有國家均有實踐。但由于經濟體制、金融系統、法律背景,乃至金融文化存在差異,各國實踐均呈現出明顯的本國特色,也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中國在世紀初引入MBS,雖經波折,如今也有了可觀的規(guī)模,而且正在向更廣的領域拓展。本書系統梳理了美國、歐洲各國、日本、中國等國資產證券化實踐的發(fā)展歷程與各自特色,以及與資產證券化相關的各類實證研究結果,為中國未來的資產證券化發(fā)展提供了國際經驗、有益啟示與政策建議。
★張明團隊是國內資產證券化研究夢之隊,三位作者長期跟蹤全球資產證券化進程以及中國實踐,兼具理論研究與現實操作經驗。
★全面梳理了全球各主要國家資產證券化的發(fā)展歷程與特色,同時提供了與資產證券化相關的各類實證研究結果,系統而詳盡,填補了資產證券化圖書領域的版本空白。
★為中國未來的資產證券化進程提供了國際經驗、有益啟示與政策建議,并展望了未來有望快速發(fā)展的產品領域(如REITs與不良資產證券化等)。
張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曾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Asset Managers私募股權基金經理與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與中國宏觀經濟。出版《宏觀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波動與資產配置》《穿越周期:人民幣匯率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五大增長極》等專著。
鄒曉梅,經濟學博士,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固定資產投資形勢、投融資體制和政策、金融市場、對外投資等。
高蓓,金融學博士,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博士后,美國加州大學訪問學者,F為西安交通大學經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影子銀行與貨幣政策。
序言
章 美國資產證券化實踐:起因、類型、問題與啟示
一、美國資產證券化興起的原因分析
二、美國資產證券化的主要品種及潛在風險
三、美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美國資產證券化的啟示
第二章 歐洲資產證券化實踐:發(fā)展歷程、特色產品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歐洲資產證券化發(fā)展簡介
二、具有歐洲特色的資產證券化品種
三、歐洲資產證券化的特點
四、歐洲資產證券化的啟示
第三章 日本資產證券化實踐:發(fā)展現狀、特點與啟示
一、日本資產證券化發(fā)展概況
二、日本資產證券化的典型特征
三、日本資產證化的啟示
第四章 美、歐、日資產證券化比較:歷程、產品、模式及監(jiān)管
一、發(fā)展歷程:不盡相同
二、主要產品:各有干秋
三、運作模式:大相徑庭
四、監(jiān)管模式:各有側重
五、探索中國資產證券化發(fā)展道路
第五章 中國資產證券化實踐:20052013
一、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早期發(fā)展
二、中國資產證券化早期實踐的特點及問題
三、資產證券化對中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意義
第六章 中國資產證券化銜枚疾進:20122020
一、20122020年中國資產證券化發(fā)展概況
二、中國資產證券化迅速發(fā)展的原因
三、中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議
第七章 不動產證券化三種模式比較:MBS、CB 和 REITs
一、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二、擔保債券
三、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
四、中國不動產證券化發(fā)展現狀
五、發(fā)展和推動不動產證券化的意義和建議
第八章 不良資產處置與不良資產證券化:國際經驗及中國前景
一、不良資產處置的國際經驗
二、中國不良資產處置的道路選擇
三、中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現狀及前景
四、結論與建議
第九章 資產證券化的供給與需求:文獻綜述
一、資產證券化的理論述評
二、資產證券化的實證研究
三、問題與建議
第十章 中國商業(yè)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驅動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試點重啟以來的實證數據檢驗
一、文獻回顧和理論假設
二、研究設計
三、實證結果和分析
四、結論與建議
第十一章 資產證券化與商業(yè)銀行盈利水平:相關性、影響途徑與危機沖擊
一、文獻綜述
二、研究思路
三、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
四、實證分析與穩(wěn)健性檢驗
五、結論與啟示
第十二章 資產證券化與商業(yè)銀行穩(wěn)定性:影響機制、影響階段與危機沖擊
一、文獻綜述
二、影響機制與實證設計
三、變量選取與數據處理
四、實證結果與穩(wěn)健性檢驗
五、結論與啟示
- 影子銀行對中國商業(yè)銀行經營穩(wěn)定性的影響
以中國14家上市銀行理財產品為例
一、文獻綜述
二、影響機制與基本模型設定
三、變量選取與數據處理
四、實證結果與穩(wěn)健性檢驗
五、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