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變化對桑樹的影響研究9787030780416胥曉 科學出版社
定 價:115 元
- 作者:胥曉,董廷發(fā),晏梅靜
- 出版時間:2024/2/1
- ISBN:9787030780416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S888.4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雌雄異株植物在應對不同環(huán)境因子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性別差異,這種現(xiàn)象將對該類植物種群的穩(wěn)定和延續(xù)產生不利影響,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視!董h(huán)境變化對桑樹的影響研究》以常見的雌雄異株植物桑樹為研究對象,通過匯編研究團隊多年來圍繞不同環(huán)境因子對桑樹雌雄幼苗生長發(fā)育影響的系列研究成果,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桑樹雌雄幼苗植株在形態(tài)變化、生長發(fā)育、生理過程、繁殖性狀等方面對不同溫度、CO2濃度、水分、UV?鄄B輻射、氮沉降、重金屬、根系分泌物、組合種植、分枝數(shù)和叢枝菌根真菌等環(huán)境因子作用下的變化差異。這些成果為全面掌握我國重要經濟植物桑樹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豐富了雌雄異株植物對不同環(huán)境因子響應機制的研究內容。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桑樹的自然地理分布和生物學特性1
1.1 桑屬的起源及演化1
1.2 桑樹的地理分布1
1.3 桑樹的生物學特性2
1.4 桑樹的基本生長環(huán)境2
第2章 增溫和升高CO2濃度對桑樹雌雄幼苗的影響3
2.1 引言3
2.2 實驗方法6
2.2.1 實驗設計和實驗地概況6
2.2.2 開頂式生長室及控溫和控CO2濃度效果6
2.2.3 測量指標7
2.2.4 統(tǒng)計方法11
2.3 增溫和升高CO2濃度對幼苗生長的影響11
2.3.1 對幼苗形態(tài)的影響11
2.3.2 對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響13
2.4 增溫和升高CO2濃度對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15
2.4.1 對葉片PSⅡ*大光化學量子產量(Fv/Fm)的影響15
2.4.2 對葉片光合量子產量(Yield)的影響16
2.4.3 對葉片熒光淬滅系數(shù)(qP和qN)的影響17
2.4.4 對葉片非光化學淬滅系數(shù)(NPQ)的影響18
2.5 增溫和升高CO2濃度對幼苗抗氧化性能、膜脂過氧化程度及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影響19
2.5.1 對抗氧化酶系統(tǒng)的影響19
2.5.2 對膜脂過氧化程度的影響21
2.5.3 對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影響22
2.6 增溫和升高CO2濃度對幼苗葉片品質的影響22
2.6.1 對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纖維含量的影響23
2.6.2 對總氨基酸含量的影響25
2.6.3 對可溶性總糖含量的影響26
2.7 增溫和升高CO2濃度對幼苗繁育器官的影響26
2.7.1 對花序數(shù)量及生物量的影響27
2.7.2 對花期及花器官形態(tài)的影響28
2.7.3 對花序養(yǎng)分和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31
2.7.4 花序數(shù)量和形態(tài)特征與元素含量間的關系34
2.8 小結35
第3章 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對桑樹雌雄幼苗的影響37
3.1 引言37
3.2 實驗方法39
3.2.1 實驗設計39
3.2.2 測量指標40
3.2.3 統(tǒng)計方法41
3.3 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對幼苗生長的影響42
3.3.1 對形態(tài)生長的影響42
3.3.2 對生物量的影響43
3.4 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對幼苗光合生理的影響44
3.4.1 對幼苗光合色素的影響44
3.4.2 對幼苗氣體交換指標和δ13C的影響45
3.4.3 對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47
3.5 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對幼苗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48
3.5.1 對幼苗葉片水勢和相對電導率的影響48
3.5.2 對幼苗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50
3.5.3 對幼苗葉片MDA、Pr和游離脯氨酸含量的影響51
3.6 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對幼苗次生代謝產物的影響52
3.7 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對幼苗葉片細胞器結構的影響53
3.8 小結54
第4章 干旱和氮沉降對桑樹雌雄幼苗的影響56
4.1 引言56
4.2 實驗方法57
4.2.1 實驗設計57
4.2.2 測量指標58
4.2.3 統(tǒng)計方法60
4.3 干旱和氮沉降對幼苗形態(tài)和生物量的影響60
4.3.1 對幼苗形態(tài)的影響60
4.3.2 對幼苗生物量的影響61
4.4 干旱和氮沉降對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63
4.4.1 對葉片光能轉化效率的影響63
4.4.2 對葉片光合量子產量(Yield)的影響64
4.4.3 對葉片熒光淬滅系數(shù)(qP和qN)的影響64
4.5 干旱和氮沉降對幼苗葉片抗氧化能力和水勢的影響66
4.5.1 對膜脂過氧化的影響66
4.5.2 對抗氧化酶的影響66
4.5.3 對可溶性蛋白的影響68
4.5.4 對葉片水勢的影響68
4.6 干旱和氮沉降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69
4.6.1 對光合色素的影響69
4.6.2 對氣體交換的影響71
4.7 干旱和氮沉降對幼苗體內礦質元素的影響72
4.7.1 對不同器官中氮濃度的影響72
4.7.2 對不同器官中磷濃度的影響74
4.7.3 對不同器官中鉀濃度的影響75
4.8 小結77
第5章 鉛污染對桑樹雌雄幼苗的影響79
5.1 引言79
5.2 實驗方法81
5.2.1 實驗設計81
5.2.2 測量指標81
5.2.3 統(tǒng)計方法82
5.3 鉛污染對幼苗生長的影響83
5.4 鉛污染對幼苗氣體交換和葉綠素含量的影響84
5.5 鉛污染對幼苗抗氧化性能、膜脂過氧化程度、滲透調節(jié)物質及相對電導率的影響86
5.5.1 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響86
5.5.2 對丙二醛含量和相對電導率的影響87
5.6 重金屬鉛在雌雄幼苗體內的積累與轉移87
5.7 小結89
第6章 鋅對鉛脅迫下桑樹雌雄幼苗的影響90
6.1 引言90
6.2 實驗方法91
6.2.1 實驗設計91
6.2.2 測量指標92
6.2.3 統(tǒng)計方法94
6.3 鋅對鉛脅迫下幼苗形態(tài)生長的影響94
6.3.1 對幼苗生長的影響94
6.3.2 對幼苗根部形態(tài)的影響95
6.3.3 對幼苗生物量指標的影響96
6.3.4 對幼苗細胞器結構的影響97
6.4 鋅對鉛脅迫下幼苗光合生理指標的影響98
6.4.1 對幼苗光合色素的影響98
6.4.2 對幼苗氣體交換的影響101
6.4.3 對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102
6.5 鋅對鉛脅迫下幼苗活性氧代謝的影響103
6.5.1 對幼苗膜脂過氧化程度的影響103
6.5.2 對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的影響104
6.5.3 對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影響107
6.5.4 對幼苗葉片相對電導率的影響108
6.6 鋅對鉛脅迫下幼苗體內鉛積累和轉移的影響109
6.6.1 重金屬鉛在幼苗中的積累109
6.6.2 重金屬鉛在幼苗中的轉移110
6.7 小結111
第7章 根系分泌物對桑樹雌雄幼苗的影響112
7.1 引言112
7.2 實驗方法113
7.2.1 實驗設計113
7.2.2 培養(yǎng)條件和處理114
7.2.3 測量指標114
7.2.4 數(shù)據(jù)分析114
7.3 對幼苗生長性狀的影響114
7.4 對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響115
7.5 小結117
第8章 不同性別組合種植對桑樹幼苗的影響118
8.1 引言118
8.2 實驗方法119
8.2.1 實驗設計119
8.2.2 測量指標119
8.2.3 數(shù)據(jù)分析119
8.3 不同種植模式下桑樹幼苗產量及其分配差異120
8.4 不同種植模式下桑樹幼苗的平均產量相對變化率121
8.5 不同種植模式下桑樹雌雄個體的形態(tài)特征122
8.6 不同種植模式下桑樹雌雄個體的生物量積累122
8.7 小結123
第9章 分枝數(shù)對桑樹幼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124
9.1 引言124
9.2 實驗方法125
9.2.1 實驗設計125
9.2.2 測量指標125
9.2.3 數(shù)據(jù)分析126
9.3 分枝數(shù)對凈光合速率的影響126
9.4 分枝數(shù)對植株形態(tài)的影響127
9.5 分枝數(shù)對植株生物量積累及其分配的影響130
9.6 小結131
第10章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幼苗的影響132
10.1 引言132
10.2 實驗方法133
10.2.1 實驗設計133
10.2.2 測量指標134
10.2.3 數(shù)據(jù)分析135
10.3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形態(tài)發(fā)育的影響135
10.3.1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地上形態(tài)的影響135
10.3.2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136
10.4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生物量的影響137
10.5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光合能力的影響138
10.6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葉片氨基酸的影響138
10.7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礦質營養(yǎng)元素的影響140
10.8 叢枝菌根真菌對桑樹葉片品質的影響141
10.9 小結142
參考文獻143
附圖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