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大衛(wèi)·普萊希特(RichadDavidPrecht),1964年生,哲學家、作家,德語地區(qū)最杰出的知識分子之一。本書為他以全新視角撰寫的通俗哲學史第二卷。
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是軸心時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蘊的偉大思想者。在本書中,軸心時代的提出者、德國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借助歷史學的批評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來呈現(xiàn)四大圣哲于歷史長河中的真實定位與影響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過多的神話色彩,帶領(lǐng)我們從人的角度認識四哲四哲與我們一樣,皆處于人的
在這本具有全球視野的開創(chuàng)性哲學作品中,作者朱利安·巴吉尼在游歷各國后,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寬泛的人類思想地圖。人類歷史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是,為什么在幾乎過去同一時間內(nèi),書面記錄的哲學分別在中國、印度和古希臘繁榮發(fā)展起來?這些早期哲學家在世界不同地方各自對他們的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而我們在西方世界所說的“哲學”在這個故事中所
本書作者在書中通過一系列受迫害的歷史人物的悲慘遭遇,剖析了人類為追求思想的自由所走過的悲劇性歷程,揭示出一條無數(shù)人付出血與淚的代價才換來的真理-只有寬容不同的思想,人類才可能獲得進步與解放。
本書是美國新實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拉·巴·培里的重要著作,也是這個流派以論戰(zhàn)姿態(tài)出現(xiàn)的一部重要著作,副標題是“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在這本書中,培里對現(xiàn)代哲學的各種傾向作了綜述,并以新實在論的觀點對其他幾個重要學派——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進行評價和批判。培里企圖通過批
多維視野中的馬克思(精)/學術(shù)中國文叢
張汝倫教授早年即以德哲學研究聞名學界,而后又轉(zhuǎn)頭回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力圖從中國古典中尋繹中國哲學新生的力量。自此比較哲學研究成為他的主要方向。本書即是在他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的力作,是他以學術(shù)切入現(xiàn)實的重要體現(xiàn)。在書中他對諸多現(xiàn)代哲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比如重寫中國哲學史、現(xiàn)代中國的理性主義、海德格爾哲學的起源問題、黑格爾和
本書是由科普勒斯頓所撰寫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學史,其內(nèi)容涵蓋了從前蘇格拉底到存在主義各個時期西方哲學發(fā)展的脈絡(luò),是現(xiàn)代英語學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詳盡而充滿熱情的敘述,不僅意圖幫助讀者獲取哲學史的知識,還希望開拓讀者的胸襟和視野,增進其對人類理智奮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堅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學的原則。本書各卷為讀者研究特定
本書是《科普勒斯頓哲學史》的第2卷。在這一卷中,作者的目光從古希臘羅馬哲學開始轉(zhuǎn)向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家,內(nèi)容主要開始于早期希臘教父、拉丁教父的哲學,一直到鼎盛時期的經(jīng)院哲學。在本卷中,作者梳理了主要的經(jīng)院哲學家的思想,既有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這樣聲名顯赫的大哲學家,也有羅馬的吉爾斯這樣不太為中文讀者所熟知但仍值得一提
《寬容》是著名歷史學者、人文啟蒙作家房龍的世界哲學史經(jīng)典作品,被亞馬遜中國選為“人生必讀100本書”之一。本書首版于1925年,此后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范圍內(nèi)出版,F(xiàn)代文學大師郁達夫曾稱贊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jīng)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的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在《寬容》中,房龍用生